11月26日上午,“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走进房县黄酒产区”专家研讨会在湖北房县举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房县黄酒的鲜活特征和历史地理优势,有潜力在中国黄酒产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成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本次活动汇聚了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权威专家,通过多学科交叉的科学视角,对房县黄酒产区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酿造技艺和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与研讨。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百平从自然地理角度揭示了房县产区的独特性,他认为,房县是中国南北过渡带上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最优越的地段之一,其独特的盆地地形、过渡带气候与优质水源,共同构成了不可多得的微生态酿酒环境。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安介生则从历史文化维度阐释了房县黄酒的深厚底蕴:“从秦置房陵县,到盛唐庐陵王迁居,再到明代移民的影响,房县黄酒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且有充足的文献可考。”他指出,房县黄酒早已超越了饮品的范畴,成为流淌在房县人生活中的历史文化载体。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态环境部化学品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黄彩红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了房县黄酒的品质基础,她提到,房县特产优质的糯米原粮,拥有优质的酿造水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排在全国前列。在鲜活风味背后,房县产区拥有值得挖掘的自然生态和微生态。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北忠从农业与酿造技艺角度展望了房县黄酒的产业前景:他表示,房县黄酒具有优越的产区环境,期待未来房县与东部的绍兴、北部的代县共同打造中国三点稳固的黄酒产区版图。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首席专家王德良从技术创新角度提出了房县黄酒的发展方向,他认为,房县黄酒的鲜活不仅停留在舌尖,更应通过构建全面的品质表达体系,让鲜活可感知、可衡量。

酒业资深媒体人徐立栋早在30多年前就提出观点,酒是具有媒介属性的产品,并长期专注于酒史文化研究,他在考察期间说,房县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七里河遗存到《诗经》的传颂;从历代王侯流放房陵,到1200多年的商贾重镇西关老街,都传递着悠久的房县黄酒起源和兴盛,有关房县黄酒的各种文献也给酒是具有媒介属性的产品做了更好的注解和例证。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科学考察的重要成果《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房县产区考察意见》将在11月27日举办的2025十堰房县黄酒产业国际供应链生态大会上正式发布。这份凝聚了多学科专家集体智慧的考察意见,将从产区价值、品质特色、发展方向等多个维度,为房县黄酒产业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让我们共同期待明日大会上科学考察成果的发布,见证房县黄酒产业在科学指引下开启新的发展篇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