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泸州微雨,与往年一样,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作家、作曲家穿越重洋汇集于此,相约在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的第九个年头。


过去九年的时间里,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始终践行促进世界文明的交融与共鸣的使命,举办了超过200场文化交流活动,征集到超过50万首优秀诗歌作品,和来自世界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诗人、学者、文学家和文艺爱好者结缘。


回过头看,国际诗酒文化大会以诗为媒,既是泸州老窖向世界讲述古老的酿造技艺的窗口、也是包容开放的文化交流平台,更是传递中华文化的浪漫与自由的载体,因此它更像是一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长期实践。


大会现场,当看着不同面貌的诗人用不同语言讲述着诗酒文化时,我们无不感慨文化交流的魅力如此之大。但到了第九年,我们也不禁想问,为什么是泸州,为什么是泸州老窖?


图片

江河万里


虽然深处内陆,但泸州在历史上一直是西南大地连接世界的重要接口。


翻开《方舆纪要》卷72,会看到泸州条目这样记载着,“泸江,在州城东,即大江也。自叙州府南溪县流径江安、纳溪县,过州城南,又东北出而会雒江”,说的是古时长江在泸州段被称为泸江,故而南朝江阳撤郡改州时,被命名为泸州。


图片


泸州,因水得名,其千年发展史也与水有着紧密的联系。泸州水域之广,以长江为主干,沱江、赤水河等支流如树枝般纵横交错在泸州境内,仅沱江和赤水河流域的面积便超过1万平方公里。


因着水系发达、水运便利,泸州在古时就已成为川、黔、滇、渝结合部的物资集散重地。大量的物资从西南内陆聚集于此,又通过泸州的码头运往外界,于是便有了“江阳夜市连三鼓,小市盐船起五更”的景象。


据《宋会要辑稿》等史料记载,在北宋年间,泸州以年征商税超10万贯位列全国26个大商业城市之一。粮食、油糖、盐巴、曲酒、茶叶、山货、布匹、矿产、木材、煤炭、药材等大宗物资在泸州交易、中转,经长江行往万里。


中国浓香型白酒第一次盛大的出海,也是从这里出发。


那是1915年,大洋彼岸的旧金山举办了一场万国博览会,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十五代传承人温筱泉带着三百年老窖大曲酒,坐着轮船从泸州东门码头出发,一路远行,驶过太平洋后与西方一众机电、机械设备同台竞技,最终夺得金牌。


图片


往后百余年,温筱泉向世界展示的技艺与美酒扎根在泸州这片土地上,成为白酒现代化建设中最核心的支撑力之一。


而传统东方技艺与现代机械的碰撞,回响至今。如今的泸州已是四川唯一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百年前的那坛大曲酒早演变成为更为丰富的泸州老窖产品矩阵,泸州港16座码头年吞吐能力高达2300万吨,不计其数的“中国造”从这里驶向世界。


江河万里,承载着的是泸州的蓬勃发展,也是泸州老窖始终向前、向上、向外的血性与对传统技艺、传统文化的敬重与自信,当然也承载着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扎根于此的底气。


图片

文脉下的诗酒共鸣


文脉亦是支撑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生长的养料。


泸州的文脉,源头可追溯至极为久远的历史时期,传说中《诗经》的采集与编纂者尹吉甫便是泸州人士,而江河的交错也为泸州的文脉赋予更多的包容与融合。


由于古代四川与外界的交通主要是通过水运实现,大部分需要从成都分道沿岷江、沱江西下,经泸州出长江,下重庆,浮游以通江浙。


明代学者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写到“四川士夫进京,皆从此处下船”,赵熙在《泸州除夕杂诗》中也提到“岁岁官船出故乡”。众多的官员、诗人墨客都曾沿着长江的水道经泸州出入四川。


万里江河让这里成为必经之地,酿造千年的美酒也总让人生出肆意洒脱的情愫,于是不少文人都曾为泸州留下过笔墨。


相传在公元724年,“诗仙”李白乘着偏舟踏上远游的旅程,其中《峨眉山月歌》中写到“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后人解读这里的清溪便是泸州市大渡口的清溪沟,蜿蜒曲折最终与其他河流一同汇入长江。“诗圣”杜甫小住泸州时,忆往昔写下《泸州纪行》中的“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无字谢主人”,甚至在离开泸州后还写到“忆过泸戎摘荔枝”。


图片


在文人的笔下,泸州是“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司马相如《清醪》),“大笑同一醉,取乐平生年”(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温家老窖三百年,泸州大曲天下传”(章士钊《赠筱泉》),“佳酿飘香自蜀南,且邀明月醉花间, 三杯未尽兴尤酣 ”(苏轼《浣溪沙·夜饮》),“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倍却爱泸州好,十指橙香给客橙”(张问陶《泸州》)……


在这些诗人的笔下,我们得以窥见千年前泸州的人文风貌,大量与酒相关的文字,也展示着这座枢纽城市悠久的酿酒史。或许也正是如此,在千年后的今天,诗酒与泸州的结缘显得格外的默契,这里原本就有着底蕴深厚的文脉与酒脉。


·


获得2025年度“1573国际诗歌奖”的俄罗斯诗人马克西姆·阿梅林在发表感言时说道,“在中国和我的祖国都有很多伟大的诗人,这些诗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喜欢酒,都描写酒、歌颂酒。”跨越千年、跨越国际,诗酒与泸州这片土地仍然有着强烈的共鸣,这也是国际诗酒文化大会行至今日越发具有吸引力的内核所在。


图片

水系、文脉与酒脉下的出海命题


在水系、文脉、酒脉的三重剪影下,我们还看到了一道关于出海的命题。


出海对于泸州老窖而言并不陌生,上文便有提及泸州有着白酒出海的基因,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便是泸州老窖对于出海的第一次回应。


新中国成立后,泸州老窖的国际化步伐更为明确。上个世纪60年代,泸州老窖“麦穗牌”商标推动出口外销,大曲产品在港澳、东南亚以及美国等海外市场广受欢迎。1987年,在深圳举办的中国出口名特产品评选上,“泸州老窖(麦穗牌)大曲酒”荣获中国出口名特产品“八七金奖”,畅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麦穗牌大曲更是被被誉为“外贸大曲”。


在产品出海上,泸州老窖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路。2012年,泸州老窖在香港成立合资国际公司并设立全球营销总部,打开新的白酒出海贸易之路。目前,泸州老窖的产品销售网络从亚洲延伸到北美、澳新、南美等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15个国家的71个主流国际机场免税终端建立品牌专柜,足迹遍布全球。


与产品出海同行的,是泸州老窖更深刻的文化出海。以国际诗酒文化大会为代表的IP活动,以年为单位,从诗歌、艺术、体育等不同范畴推动着白酒文化向国际市场远航。

图片


如今,大洋彼岸的诗人作家穿越山海来到泸州,感受最纯正的中国白酒文化,我们又想起了110年前温筱泉带着那坛泸州老窖大曲酒奔赴远洋外的陌生之地,这条漫长的出海之路竟是如此神奇又浪漫。


天赐的水系和后人对文学、酿造的坚守,完成了这条百年路径的主线。此刻,我们似乎可以回答最初的那个问题,因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有着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与包容、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敬重,还有对走向世界的决心与毅力、对浪漫与纯粹的追求,才让这场大会在这里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