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甘肃,你会想起什么?
或许是苍茫的边关,无垠的大漠;抑或是一碗氤氲着热气的牛肉面,一条奔腾不息、东流入海的黄河。
与繁华的沿海地区相比,甘肃是那么的不同。人们热衷于调侃这里分不清前后鼻音的“风起云涌”,争论着“兰州拉面”与“兰州牛肉面”的区别,却忽略了这片土地最动人的特质——这里是我国唯一同时涵盖南方、北方、西北和青藏四大地理板块的省份。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划、四大温度带、五大植被区系、四大动物区系于此交汇。这里囊括了大漠戈壁的粗犷、高山草原的辽阔、丹霞彩丘的绚丽、湖泊冰川的澄澈……除了海洋与岛礁,几乎集齐了地球上所有的地貌奇观。
制图@好酒地理局
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地方,酒会有什么特别?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选取了甘肃两个颇具代表性的城市为案例——张掖和陇南。
一个雄踞河西走廊,一个地处秦岭之心,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土,会孕育出怎样的好酒?
河西走廊与陇上江南
公元前112年的一天,一位45岁的帝王站在黄河岸边举目远眺。
他的身后,上万精锐骑兵整齐排列;他的眼前,秋季的黄河水汹涌澎湃。
远处,冰雪皑皑的祁连山连同咽喉一样的河西走廊已经成为中原版图的一部分,使者、商队、军队通过这条窄窄的走廊奔赴富饶的西域……
制图@好酒地理局
这位帝王正是汉武帝刘彻,在出巡雍州一年后,汉帝国在河西走廊设置了四个行政管理区——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如今的人们提起这个地方,总会想到看不见尽头的大漠和吹不散的黄沙,从空中俯瞰这片土地,红色沉积岩如同燃烧的火焰,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这里的干涸。
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张掖并不缺水,相反,这里还有个名字叫“塞上江南”。有诗为证——“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这里不仅有大漠孤烟与丹霞流火的雄浑,更有祁连雪峰滋养出的绿洲奇迹。
▎背靠祁连山,身倚黑水河,张掖这依山傍水之地称得上物华天宝。图源@视觉中国
祁连山,这座长达800千米、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大山脉能够留住那些富含水汽的云团,形成丰富的山区降雨。与此同时,祁连山山谷中还孕育着超过3000条冰川,储水量约1320亿立方米。
冰川融水与山区降雨在山谷间汇集,形成了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党河在内的多个水系,这其中,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中国第二大内陆河,“弱水三千”正是出自这里。
制图@好酒地理局
它们以祁连山为起点,一路奔流,在原本干旱的河西走廊滋养出一连串绿洲,也让张掖成为我国干旱区里唯一不缺水的城市。
数据显示,张掖全市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达24.7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达1.75亿立方米。
▎祁连山下,黑河冲积出一片绿洲。张掖的先民们世代称它为母亲河。图源@视觉中国
此外,近1500米的平均海拔也为张掖带来了充足的光照和显著的昼夜温差,对于粮食种植来说,这意味着更多的有机物和糖分积累。
所以,尽管张掖的部分土壤盐碱化比较严重,但经过秸秆还田、施有机肥等有效改造,同样可以产出优质的粮食——这里不仅是全国第二大玉米育种基地,还种植了上等的大麦、豌豆。
▎山丹马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周边无工业、无污染,是纯天然的绿色沃壤,所产的大麦籽粒大而饱满,淀粉含量高,是酿造清香汾酒最好的粮食之一。图源@汾酒集团
汾酒原粮基地之一的大麦基地,就位于张掖山丹马场。这里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
顺着张掖一路向南,在秦岭与岷山的交抱中,蜿蜒的白龙江激荡出另一个“江南”的灵秀——陇南。
制图@好酒地理局
战败的匈奴在落日孤烟下吟唱着“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悲伤,陇南的西汉水分隔着一对情侣,让他们留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酸涩。
这两首不同心境的歌谣,也是两个城市不同的底色,一个苍劲,一个柔婉。
制图@好酒地理局
初到陇南的人一定很难将它与脑海中的甘肃联系在一起。
这里地处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重峦叠嶂、山高水长,植被茂密,降水充沛。
在这块并不算大的区域,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三个国家森林公园和两个国家湿地公园。
制图@好酒地理局
嘉陵江、白龙江、西汉水在这里日夜奔腾,大熊猫、金丝猴等640多种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放眼整个甘肃,只有这里能够生长油橄榄、茶叶等亚热带作物,亚洲最大类卡林型金矿(文县阳山金矿)、全国最大规模的单体方解石矿床(两当方解石矿)、全国第二大铅锌矿田(西成铅锌矿田)、全国第三大锑矿体(西和崖湾锑矿)均坐落于此,无怪乎地质学家李四光会将这里誉为“宝贝的复杂地带”。
▎秦岭南延,岷山西来,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区位优势,孕育了陇南诗画般的自然风光。图为宕昌官鹅沟国家5A级景区,在阳光的照耀下,好似一座天然氧吧。图源@视觉中国
陇南的“复杂”在徽成盆地有了更直观的展现。徽成盆地是秦岭山脉中的断陷盆地,因大部分区域位于陇南徽县和成县境内而得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安介生曾提出——群山环绕、溪流下注的盆地地带,往往是产生美酒之地。
制图@好酒地理局
而徽成盆地完美契合了以上条件。它位于秦岭群山之中,地势凹陷、河道纵横,河流水系自此进入汉中谷地及川渝地区,成为长江水系的重要来源。
而在地面之下,这里又拥有复杂多样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水道曲折关联,顺着大江大河通往大海。
张掖与陇南,宛如河西走廊与秦巴山地的两枚印章,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天地”里,各自走向了不同的酿酒之路。
陇南:天时地利人和
2023年,「#好酒地理局」考察团第一次走进徽成盆地,深入探访了金徽酒业及其周围的地理生态环境,并得出结论——金徽酒是中国南北过渡地带上生态好酒的标志性样本。
一个能够成为样本的酒企,必然有其难以复制的独特性,金徽酒正是如此。
金徽酒的第一份独特,在于地理位置。
▎金徽酒处于南北过渡带的关键地段——秦岭山脉的断陷盆地徽成盆地,具有绝佳的水热组合。摄影@好酒地理局
从陇南乘坐高铁,不过一小时光景,就进入了四川广元。因为便利,陇南人将“下川”当作周边旅游的最佳去处。
行走在陇南市区的小吃街,除了当地特色小吃,绵阳米粉、四川小笼包、冒菜麻辣烫比比皆是,街头巷尾时不时还能听到几句四川话的寒暄,让人在恍惚间以为来到了某个四川小城。
处于甘肃、四川两省交界的陇南,长久地被两种不同的风土所滋养,饮食习惯也吸收了两地的特色,融合成一种独特的风味——既有西北的硬朗粗犷,也有南方的柔雅恬淡。
制图@好酒地理局
所以,诞生于陇南的金徽酒,能够形成甘肃省白酒中少有的“甜润”风格。而这种风格的背后,既是天时地利的传承,也是风土人情的驱动。
金徽酒所在的西秦岭,是中国南北过渡段的西段,这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和保护地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不同于甘肃其他地区的“高不可攀”,在西秦岭范围内,海拔几乎都在4000米以下,徽成盆地海拔甚至不足1000米。
制图@好酒地理局
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专家顾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百平发现,这种范围的海拔高度,是气温和降水组合比较理想的区域,孕育了多样的生态环境,为物种发育提供了极佳的温床。
这里不仅是酿酒微生物的乐园,也是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还孕育出了最早的华夏文明,滋养了生长于此的人类六千多年的繁衍生息。
上天赋予的生态环境优势,让这里拥有着多种可能,酿酒仅仅是其中一个分支,但这份滋养已经足够让以金徽为代表的陇南酒企茁壮生长。
摄影@好酒地理局
金徽酒的第二大独特性,在于工艺。
因为毗邻四川这一浓香主产区,金徽酒所面临的挑战在于能否跳出常规浓香框架,依靠风味的进化,在激烈的浓香角逐中“杀出重围”。
金徽的秘密武器之一是“酒海”。今年3月,国际食品领域顶级SCI学术期刊《Food Chemistry》(食品化学)发表了江南大学徐岩教授团队联合金徽酒科研团队对白酒老熟品质提升机理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
论文显示,金徽特有的国槐酒海赋予了金徽酒典型的复合香气特征,融合了草药、香料、干草和木质属性的协调香气。
▎酒海对木质的要求非常严格,木材首选槐木,槐木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对二氧化碳、氯气等有毒的气体有较强的抵抗性。图为金徽酒槐木酒海。图源@金徽酒
此外,金徽国槐酒海贮存酒样中的萜类、吡嗪、内酯和酚类的含量也显著高于新酒,香气重组和缺失实验进一步验证了酒海老熟风味关联的关键香气物质。
金徽的秘密武器之二在于“低温”,低温入窖、低温发酵、低温馏酒,是金徽提炼出的“三低”原理,通过对温度的把控,确保酒体得到更加通透的发酵,有效抑制杂菌、减少杂醇,增加醇甜物质,让口感更加润甜、净爽。
或许是因为陇南的生态环境太过宝贵,这里的人们都格外重视遵循天时,酿酒尤是如此。
每年4月,春樱盛开之时,也是金徽制作樱花春曲的重要时节。“以花入曲,以春入酒”,这是金徽樱花春曲的由来,也是金徽酒对“天人共酿”的深入实践。
顺应天时、珍惜地利、不忘人和,这才有了金徽酒甜绵润雅的独特风味。
张掖:“不服先贤”的重塑
对于地处西北干旱区的张掖而言,酿酒是在逆境中生长起来的一朵玫瑰——因为过程足够曲折,所以绽放更加惊艳。
这里平均海拔接近1500米,地跨北纬39度。干爽的气候、清凉的气温和为数不多的降雨,让这里与传统印象中潮湿、温暖的白酒产区截然不同。
制图@好酒地理局
在这里酿酒,注定要走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于是,堪称中国酿酒极繁主义代表作的滨河九粮液诞生了。
虽然不同酿酒原料能够赋予酒体不同的风味表现,但多一种粮食也就意味着多一层不确定。对于讲究品质稳定和一致性的酿酒来说,采用9种粮食来酿酒,背后是难以想象的繁琐和复杂。
但“不信邪”的滨河偏偏要走这条路,且一走就走了40多年。他们用不服输的劲头和复杂精妙的九粮香型证明:在高纬度、高海拔区域同样能诞生好酒。
▎站在高处眺望,滨河集团身后便是连绵的祁连山脉。图源@滨河集团
好酒始于好粮。
每年10月,是滨河集团万亩高粱基地丰收的时节。在祁连山的注视下,一茬茬的高粱被采摘收割,等待着投入新一轮酿酒周期。
而在数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世纪90年代,滨河集团开始投入到对戈壁荒滩的改良工程中,以人工造林的方式,在20余年的时间里,栽植各类苗木花卉达到330万株,防风林带及绿化带达到5000多亩。
2016年,滨河集团将白酒生产基地迁入六坝生态酒城,在原本白花花的盐碱地上建起了2万亩有机原粮种植基地和1万吨的白酒、葡萄酒生产线。
在解决土壤问题的同时,滨河也不忘加快品种培育的步伐。他们邀请全国各地的高粱专家参与,用五年时间,筛选出这片土地最适宜生长的粮食:高粱品种九粮308和九粮1号;谷子品种九粮5号,小麦品种九粮13号和九粮24号,以及香豆子品种九粮白香1号。
▎滨河集团有机原粮种植基地总占地面积3万亩,主要作物有高粱、谷子、玉米,图为祁连山脚下的谷子原粮基地。摄影@好酒地理局
解决粮食的品质只是第一步,滨河还需要在纷繁复杂的搭配中找到最优选项。
为寻找最优的粮食配比,滨河尝试过七粮、八粮、甚至十三粮。
数不清的实验和工艺流程,让滨河在一步步地摸索中找到了正确方向,不仅确立了高粱、小麦、沙米、大米、糯米、小米、玉米、绿豆、豌豆为一体的九粮搭配,还采用六曲共酵工艺,在大曲中增加了胡卢巴、黄芪、川芎等草药,为酒体带来草本的清香,提升饮后舒适度。
制图@好酒地理局
好酒还要有好品质。
滨河改良了发酵容器,采用半泥半石的窖池,每个窖池每个轮次都能产生20种不同的基酒。
因为滨河所采用的是“九粮九轮酿制工艺”分四层起糟,能产生四种不同风格的酒体,再通过五级量质摘酒,九个轮次下来就能产出180种不同的基酒。在后期勾调时,九粮液的高端产品需要用到100种以上的基酒来调配。
▎滨河九粮液分四层起糟,产生四种不同风格的酒体。图源@滨河集团
复杂的原粮、复杂的大曲、复杂的窖池、复杂的工艺……也难怪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专家顾问、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来到这里实地考察后,认为滨河是“一款最复杂的白酒”。
在他看来,九粮液的可贵正是——把复杂上升为和谐,将丰富提升为统一。
来滨河酒厂参观的人,总会由衷感叹一句:“了不起!”
2023年,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走进甘肃张掖,目睹了滨河在河西走廊缔造的“奇迹”后,张百平说:“我要对滨河在高山与流动沙漠之间这样一个艰苦的地方创造出一款好酒表示敬意。”
图源@滨河集团
2025年4月,滨河酒业宣布,公司业绩增长达到45%。这是其继2024全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增速达30%后的再创新高。
这也是市场对这段长达40年的“执着”所给予的最佳回馈。
俯瞰整个甘肃,张掖与陇南其实是两类酒类产区的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地理生态孕育出两种不同风格的好酒,它们的成功,也离不开甘肃“丰富多元、包罗万象”的地理底色。
顺应也好,改造也好,金徽的“敬天守时”与滨河的“不服先贤”,实为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都是对脚下土地的深刻理解和极致利用。
二者合力证明:酿酒的本质是对风土的翻译,而翻译的精度取决于对生态的理解深度。
参考资料:
[1] 星球研究所:这里是中国[M].中信出版社,2019.
[2] 安介生."万古仇池穴"新解:历史时期陇南徽成盆地环境变迁及景观特征[J].社会史研究.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