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洪涛 2025年,餐饮业的风向转变格外迅猛。 先是流行“摆摊风”,多地星级酒店纷纷走上街头摆摊销售,后又流行“Mini风”,大店纷纷改为小店,各种超值店、卫星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门店面积则在不断缩减。 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显示,1-6月份,餐饮收入27480亿元,增长4.3%。其中6月份餐饮收入4708亿元,增长0.9%;5月份餐饮收入为4578亿元,增长5.9%。餐饮行业增长动能在减弱,而限额以上单位餐饮企业面临的挑战较为严峻。 这种现象背后,是不断下沉的餐饮市场,以及不断增加的经营压力。 “无酒不成席”,餐饮业与酒业的联系向来密切,长期以来,二者通过消费场景渗透、产品创新及文化融合形成深度绑定。 如今,面对市场变化,餐饮业已经转型,酒水销售又将向何处去? 酒水销售喜忧参半 星级酒店掀起“摆摊风”,成了郑州餐饮业近期的热点话题。 当地一家五星级饭店自6月中旬开启“地摊模式”以来,每天下午5点出摊,6点左右售罄,同时在抖音平台直播,最快一次仅用37分钟营业额突破3万元。酒店经理坦言,推出外摆服务是希望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五星级酒店。 “摆摊模式”产生的影响出人意料。部分顾客在尝鲜后直接预订婚宴,形成“小吃引流、正餐变现”的闭环。 ▎华天酒店在社交平台宣传旗下酒店地摊(图源:小红书@华天酒店) 星级酒店“摆摊模式”并不鲜见,上海、南京、西安、重庆、石家庄等地的星级酒店纷纷加入“摆摊大军”,济南、南京等多个城市还出台摆摊新规,鼓励酒店通过移动餐车、夜间烧烤等场景,延长消费时段,这对于酒水销售而言,无疑带来新的机会。 不过,“摆摊模式”是否灵丹妙药、一试就灵?山东烟台某四星级酒店负责人张先生向云酒头条介绍了他的担忧。 “‘摆摊风’可能真的会成为一阵风。”他表示,这种担忧来自其亲身实践——该酒店尝试过摆摊,起初效果还行,然而,很多顾客在尝鲜之后就失去兴趣。 他进一步表示,“摆摊模式”对于酒水销售的影响微乎其微。目前,酒店的酒水销售集中在啤酒,白酒销售基本为零,包间亦不再摆放酒水,即便服务人员摆放、推荐酒水,顾客也不接受,更多情况是顾客自带酒水。 星级酒店摆地摊,既是一种主动应变调整,也蕴含行业转型的契机,特别是对于酒水销售而言,如何将消费者对星级酒店的信任转化为后续高利润业务需求,将成为从业者的重点研究课题。 对此,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新零售专家鲍跃忠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以往的酒水分销模式不再现实,酒企需要彻底重构模式。他建议酒企应以直营为基础,搭建“到店+即时零售+到家”的全渠道分销模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重塑酒水消费模式 “Mini店”,是餐饮业在2025年掀起的第二股潮流。 从永和大王到肯德基、库迪咖啡、鱼你在一起等,各种品牌的超值店、迷你店、卫星店纷纷出现,其店面大小往往不足传统店型的一半,有的甚至只有几平方米,投资亦只有常规门店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尽管如此,其依然以低单价、高坪效、密集的布局和迅捷的响应速度,形成一股风暴,席卷各大城市。 ▎肯德基、海底捞、外婆家等餐饮品牌的“迷你店”业态刷屏小红书(图源见水印) 以餐饮连锁机构“外婆家”为例,自7月以来,开设50余家卫星店。这些店面积小、投入低、人员精简,像毛细血管深入社区最后一公里,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整体业绩增长230%,并跑出5家“月销万单店”。 Mini店的流行亦在深刻重塑酒水消费模式,通过场景重构、渠道融合、模式变革,推动酒类销售向高频化、碎片化和大众化转型。 从消费场景来看,Mini店弱化传统聚餐仪式感,强化即时性酒饮需求,打造“快餐配酒”新场景。 从渠道融合来看,Mini店成为酒类新终端,依托毛细血管渗透方式、供应链协同高效,实现“5分钟酒饮圈”,重构酒类流通逻辑。 从模式变革来看,Mini店将在三个方向对传统酒水销售模式产生影响。 一是通过技术赋能,比如智能酒柜进驻社区餐饮店、AI推荐系统优化菜酒搭配,带给消费者更新鲜的体验;二是延长夜间酒饮时段,带动“日咖夜酒”模式的普及;三是店面成本降低,抗风险价值凸显,Mini店有望成为酒类渠道的“避风港”。 酒类销售何去何从? “摆摊风”“Mini店”的本质,是餐饮业应对成本压力、消费变革与渠道重构而进行的战略转型,随着时代发展,更多变化将会出现。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零售及连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卓商荟酒业商学平台总经理郭宏利认为,餐饮业对于酒饮消费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渠道,今后的餐饮业发展将以两个方向为主: 一方面是开源,餐饮业将愈发重视餐酒融合,或开发餐酒融合套餐,或自主开发产品品牌等,借此弥补其在“餐”方面的利润损失,增加收入; 另一方面是节流,餐饮业将通过与酒类连锁机构的合作,比如开设店中店等,从而分担成本、房租。 与餐饮业盛行的“摆摊风”“Mini店”相似的是,白酒市场同样经历结构性调整。消费群体的代际变迁、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消费习惯的转变,都在影响着白酒消费。 随着餐饮行业的变化,白酒销售渠道也在多元化发展。例如,电商、即时零售、社交零售等新型渠道的兴起,为白酒销售提供新的增长空间。面对如此形势,酒类销售将如何应对?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认为,今年餐饮业的地摊经济、Mini店等对酒业的影响非常明显。 一方面是渠道与场景变革,地摊经济推动酒类消费年轻化与价格亲民化,夜市大排档成为啤酒、光瓶酒的重要增量渠道,而Mini店则成为酒企布局年轻市场的关键场景,但也存在同质化严重且盈利困难,依赖度高但效果有限的问题。 另一方面就是消费需求重构,消费者从社交应酬转向“悦己”体验,更注重微醺社交、健康低度产品,对于沉浸式文化体验有更高要求。 这就要求酒企一方面加快场景创新,比如打造“酒+餐饮”一体化模式,将酒从配角升级为消费主角,强化与消费者的情绪链接;另一方面调整产品与渠道策略,积极推出低度潮饮、便携装,适配地摊、Mini店等消费新场景,利用互联网技术连接地摊消费者,沉淀私域数据精准营销。 另外,酒企要积极进行差异化破局,避免小酒馆同质竞争,结合地域文化开发特色产品,并通过酒庄、回厂游等酒旅融合拓展新消费场景,提升消费粘性,增强产品动销,从而开辟新的增量市场。 餐、酒向来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摆摊风”“Mini风”不仅影响着餐饮业,也在提醒着酒业,在这个变化莫测的年代,唯有以变应变,探索新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方式,向更灵活、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销售模式转型,方能闯出一片新天地。“摆摊风”盛行
“Mini店”迅猛
冲击仍将持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