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姚安娜探秘国宝李渡申遗密码”在国宝李渡酒庄举行。


这场集窖池认领、身份授予、新品发布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不仅是一次品牌仪式的呈现,更是白酒行业在调整期里,用传统根基嫁接新生代力量的生动实践。


从姚安娜双身份的解锁到双国宝产品的亮相,李渡正以独特的逻辑,解码白酒申遗与品牌传承的新时代命题。


图片从申遗大使到荣誉庄主


活动当天,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吴向东、总裁汤司令与青年演员、珍酒李渡集团申遗大使姚安娜一道,深度探访了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元明清窖池群,并在酿酒车间参观体验国宝李渡非遗酿酒工艺。


同时,姚安娜还参与了李渡酒业唐代李渡窑揭牌仪式、非遗市集体验、认窖仪式及李渡高粱1308·景德镇元青花及系列产品上市发布仪式。


在国宝李渡酒庄3号酿酒车间,姚安娜现场参与认窖仪式,正式成为国宝李渡酒庄荣誉庄主。


图片

▎姚安娜出席认窖仪式


在云酒头条看来,姚安娜的登场,让这场文化叙事有了新的表达维度。从“珍酒李渡集团申遗大使”到“国宝李渡酒庄荣誉庄主”的双重身份叠加,并非简单的头衔授予:前者承载着白酒申遗的行业使命,后者则象征着对窖池文化的深度绑定。


中国白酒申遗之路已走过近二十年。截至目前,全球已有21个酒类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0个酒类项目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中国白酒尚未被纳入。


这一遗憾,成为整个中国白酒行业的心结。


2023年4月,国宝李渡联合茅台、泸州老窖等七家知名酒企,以“中国白酒老作坊”的名义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已被列入预备名单。白酒申遗进入了关键阶段。


图片

▎青年演员、珍酒李渡集团申遗大使姚安娜


姚安娜的加入恰逢其时,她在发言中表示:“在接触李渡之前,我对白酒的认知可能只存在于喝的层面。后来才了解到白酒是有100多道工序制成的,是非常严谨、世代相传的技艺。”


图片

▎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吴向东(左)与姚安娜(右)


吴向东也坦言,白酒申遗之路道阻且长,“每个国家一年就一个许可,中国非遗太多,白酒申遗难度非常大”,除了要坚定白酒行业申遗的决心,还要找到能代表白酒非遗“新的力量”。


而李渡高粱1308·景德镇元青花系列产品的正式上市,也让千年酒香与千年窑火完成了一次标志性碰撞。


·


景德镇元青花曾是古代中国的文化名片,而李渡元代窖池则是中国白酒的源头实证,二者的结合构建了“双国宝共舞”的文化图景。这种融合“既是东方的荣耀,更是世界的荣光”,也将国宝李渡的文化叙事从企业维度提升至民族文化传播的高度。


图片为什么是姚安娜?


自6月16日,珍酒李渡集团官宣姚安娜担任珍酒李渡集团申遗大使,行业内外无数次有人问出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姚安娜?”


“我们了解到安娜对中国的非遗文化特别感兴趣,中国白酒恰巧也是非遗文化”,在吴向东看来,姚安娜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然热忱,与珍酒李渡推动白酒申遗的初心形成强烈共鸣。


这充分现在珍酒李渡的战略考量与姚安娜的特质共鸣中。


在白酒行业代言人长期被传统形象主导的背景下,李渡的选择看似突破常规,实则精准切中了行业的核心痛点,即如何让古老的白酒文化获得年轻群体与国际社会的认同。


图片

姚安娜的核心价值,首先在于她对“传统与创新”的生动诠释。吴向东用“比刘德华还敬业”评价其专业态度,这种对职业的极致追求,与李渡工匠“世代坚守古法”的匠心形成精神呼应。


更关键的是,姚安娜以新生代视角搭建了传统与现代的沟通桥梁。正如她所说,“年轻人了解白酒,可以先从白酒酿造、白酒历史开始,懂得如何品尝白酒和它的历史”。


可以说,姚安娜承担起了珍酒李渡文化翻译官的角色,也恰恰击中了白酒文化年轻化传播的关键——用平视的视角替代说教式灌输。


活动当天,姚安娜沉浸式体验了李渡酒业联合江西文港毛笔、瑞昌剪纸、夏布绣、南丰跳傩、萍乡春锣、贵溪錾铜雕刻、吉州窑木叶纹黑釉瓷制作技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打造的非遗市集。


·


由李渡酒业组织构建起的非遗文化矩阵,通过姚安娜的视角传递向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并通过白酒这个核心载体,串联起区域文化资源,形成国宝李渡差异化的竞争护城河。


国际化视野的叠加,则让这份赋能更具长远价值。姚安娜的成长背景赋予其跨文化沟通的天然优势,而这正是中国白酒申遗亟需的能力。


中国白酒要突围,既需要扎实的遗产根基,更需要能被国际社会理解的表达者。从这个意义上看,姚安娜的加入,让李渡的申遗行动从“国内推动”向“国际对话”迈出了关键一步。


图片文化与流量的双轮驱动


吴向东坦言,“当下白酒遇到一些困难”,但三十年行业经验让他坚信,“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做更多的事情,把基础打得更扎实。”


李渡的“扎实基础”,正是以文化为内核、以流量为引擎的双轮驱动策略。


姚安娜的加入正彰显了流量赋能的显性价值。自双方合作以来,珍酒李渡在网络热度上多次“超越行业大牌”,这种热度并非转瞬即逝的流量泡沫,而是转化为申遗关注度的有效动能。


图片

吴向东打造的“85鉴定PK巴黎审判”曾创下803万在线观看纪录,而姚安娜的加入,进一步将这种流量势能与文化使命结合。当她在讲述国宝李渡传承故事时,年轻粉丝群体也跟随她的视角,开始关注“一口四香”背后的非遗密码。


文化根基的夯实,依赖于对遗产的活化而非固守。作为“白酒沉浸式体验营销的一面旗帜”,李渡早已跳出传统营销模式,让消费者在沉浸式、可感知的互动体验中感受白酒文化的魅力。


流量的价值转化,考验着企业“造流量”与“用流量”的能力。吴向东自身便是“酒业流量担当”,其视频号爆款与公益行动形成的影响力,为品牌积累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姚安娜的加入则让流量结构更趋多元,她带来的年轻粉丝与国际关注度,与吴向东的行业影响力形成互补。


▼点击视频了解更多


这种“双流量引擎”并非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申遗这一核心议题实现整合。无论是百万级爆款视频,还是姚安娜的窖池探秘分享,最终都指向“让白酒申遗成为公共话题”的目标,实现了流量从“关注度”到“文化认同”的转化。


双国宝产品的推出,则是这种双轮驱动策略的商业落地。李渡高粱1308的“一口四香”源自元代窖池的古法技艺,景德镇元青花器型承载着陶瓷非遗审美,二者的结合让李渡高粱1308·景德镇元青花系列产品成为“可饮用的文化符号”。


在白酒消费场景从传统商务向新商务生态迁移的当下,这种兼具文化底蕴与品质稀缺性的产品,精准契合了科技新贵等新兴消费群体的需求——他们既看重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也认可其背后的匠心与创新。


在白酒申遗进入预备名单的关键阶段,在行业经历临调整的十字路口,李渡用实践证明:传统不是包袱,而是可激活的文化资本;流量不是工具,而是可引导的传承力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