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云酒团队(ID:YJTT2016)


今年4月,金东集团董事长吴向东发出一封“邀请函”。


在邀请函中,吴向东诚挚邀请18位嘉宾光临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体规模最大私人明清建筑——“尚书第”,分享李渡国宝宋宴,品味宋代风雅。


一场国宝宋宴背后,透露了李渡怎样的营销创新与突破?



复刻宋代《文会图》


唐宋时期,文化繁荣饮食发达,“宋宴”在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文会图》,即北宋徽宗赵佶以及宫廷画家共同创作的绢本设色画。该画作描绘的是文人学者以文会友、饮酒赋诗的场景。画面中园林中绿草如茵,雕栏环绕,树木扶疏,九名文士围着坐在桌子的周围,树下立谈的二人,另外有其他九人,人物姿态生动有致,呈现出文人学士饮酒赋诗畅谈之景。


千年以后,一场类似盛宴也在南昌“尚书第”拉开帷幕。


▲尚书第


李渡国宝宋宴的举办地“尚书第”,其主人为明代成化刑部尚书王概,明成化十年(1474)官拜尚书,其子孙为了纪念王概,特经乾隆皇帝御允重建尚书府。


尚书第坐落在梅湖湾,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300余平方米;其为三进院落式的两层明清建筑,建筑整体规模宏大,工艺精湛,是现存单体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建筑。2014年,由华南博物馆经过6年的抢救性保护、修缮和建设,尚书第得以重现古时风貌。



选择在尚书第举办这场国宝宋宴,限量邀请嘉宾参照宋代仪式,还原宋徽宗《文会图》雅集现场。李渡通过一场盛宴,不仅全方位展现了宋代文化,更在白酒行业首开先河。



展现雅致之美


宋代,当属中华文化的巅峰。


当代文化大师陈寅恪曾提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除追求雅致之美,在饮食文化中,宋人也追求日常生活的仪式感和精致化,讲究“四时有别,不时不食”。把诗酒相得、谈文论画、宴饮品茗的日常交谊,视为生活基础,“文会雅宴”则成为这种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



由李渡酒业推出的李渡高粱1308,成为了此次李渡国宝宋宴的不二选择


2002年,在李渡酒业老厂区内,发现元代至近现代烧酒作坊遗址,并确认为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遗址共有元代窖池13个、明代窖池9个、清代窖池32个,总计54个国宝级古窖池。


李渡高粱1308,就产自元代窖池,其中含有167个远古时代的OTU(古酿酒微生物菌落),闻香具有特的黑樱桃风味,不仅在舌尖上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还具备健康元素。


元代古窖被发现后,如何在加强文物酿酒研究基础上强化科研?李渡酒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加强千年微生物OTU的分离、复壮和扩培,逐渐探索了文物酿酒规律。李渡高粱1308系列也被称为“液体古董”,成为展示宋代雅致之美的代表。



“文化李渡”开新局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江西在宋代物华天宝、人才辈出、位处中枢,相当于今天“北上广深”。


史料记载,宋代,江西人口占全国十分之一,经济总量占全国五分之一,所产出的粮食,银、茶税、瓷器、木材、夏布、铁数量都处于全国第一。



当时,全国720所书院中,224所就设在江西,藏书数量全国第一、进士数量全国第二,唐宋八大家,江西籍独占三人,甚至还出现了“一门九进士”。


在盛产好酒、文人云集的江西,王安石曾写下“无酒不成礼仪”“无财民不奋发”,说明宋人对酒和财富促进社会、认识可谓体会深刻


曾任宋朝宰相的晏殊,也留下千古名词《浣溪沙》,其中“渔父酒醒重拨掉,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消尽两眉愁”的词句,说的正是李渡烧酒。



因此,有“烧酒祖庭”之称的李渡,文化底蕴十分丰厚。


2014年开始,李渡酒业以元代至近现代烧酒作坊遗址为出发点,通过沉浸式体验,快速打造品牌特色,传播李渡文化。公司上缴利税连年翻番,探索出了中国白酒向中小酒企的破局之路。


2020年以来,伴随李渡品牌打造成功,李渡酒业不断对沉浸式体验进行升级,公司借助举办“千年古镇李渡文化旅游周”“中国白酒横店”等活动,实现从李渡文化到“文化李渡”的跨越


有酒业人士分析认为,近年来李渡酒业高速成长,驱动力开始从重营销向重文化转型。中国白酒最后比拼的就是文化。李渡国宝宋宴背后,不仅是李渡沉浸式体验的一次升级,更是“文化李渡”为中国白酒文化传承和发展,奉献的又一个成功案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