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发起、主办,云酒传媒、《酿酒》杂志联合发起,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老名酒新成就|老评委走进中国名酒·汾酒站”活动正式举办。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主席、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出席活动并发表讲话。

汾酒在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蝉联名酒桂冠,是中国名酒大家庭中的旗帜与典范。此次走进探访,王新国对汾酒、名酒的价值与使命有了更多的感知和思考。

他表示,在汾酒身上,看到了名酒的三个使命——

首先,看到了名酒的文化使命。

汾酒的“名酒史”,可以追溯到更古早的历史时期。

在杏花村出土的“小口尖底瓮”,被考证为中国古代最早期的发酵容器;甲骨文中,酒为“酉”,
其最初的文字形态,与小口尖底瓮形状高度相似;文史证据表明,在杏花村,中华酒文明的种子破土发芽,“名酒”基因从此传续。

至今,中国很多地方仍保留着以“汾”为好酒名的习惯,比如汉汾、北汾、湘汾、吉汾、海拉汾等众多酒牌。穿越时光,汾酒文化血脉传续至今,使得汾酒成为中国名酒中的文化标杆。

关于汾酒的文化建设,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汾酒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曾说,“一般的酒品牌,都怕别人说自己不够老,汾酒就是因为足够老,反而特别敢创新。”

因此,汾酒今天着力讲好中国白酒故事,构建融通中外的白酒话语体系;不断创新文化表
达,打造文化 IP,建设中国名酒新的文化价值表达。越古老、越创新,这是汾酒对自身文化的哲学辩证思维,也是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名酒文化使命的汾酒实践。

引领中国白酒文化的进步与新生,是汾酒、名酒们的能力所及、使命所在。

其次,看到了名酒的品质使命。

名酒之名,品质为先。“质量”是名酒评选的首位标准。

1964,酒业泰斗秦含章带领、主持了汾酒试点工作,确定了汾酒主体香为乙酸乙酯的复合香,质量指标逐渐定型。站在历史维度看,“汾酒试点”实现了白酒酿造水平的巨大飞跃奠定了中国白酒“高科技产业”的理论基础和认识方向。

今天,汾酒依然走在白酒品质之路的前沿。

汾酒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开启“智慧汾酒”战略,“让传统的更传统,现代的更现代”,通过科学技术与信息数据,指导生产、引导消费,让更多科技研发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对品质的卓越追求,是刻在名酒骨子里的东西,这种特质驱使着名酒企业在品质突破的道路上,不断向前、不断突破、不断引领。

以科学为核心,实现白酒品质价值的新高度和新境界,是名酒当下的责任所在。

第三,看到了名酒的发展使命。

1919年,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这是中国第一批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股份制酿酒企业之一。如果说早期的先进经营管理,或许来自“晋商”的精明头脑与商业智慧,而汾酒之后的经历,更显现出对时代趋势的强烈洞察力和感知力,始终立于发展的前沿高地。

1979年,汾酒厂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1985年,汾酒厂改革用人制度,对新招的工人实行合同制,干部则实行聘任制;1988年11月1日,杏花村汾酒集团成立;1994年1月6日,“山西汾酒”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山西首家上市公司,同时也是中国白酒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汾酒上市,是摸着石头过河,承受着空前的压力。围绕汾酒上市的研究和讨论,经过了全国股份制改造“三巨头”——厉以宁、江平、董辅礽三位著名经济学家反复论证,厉以宁曾经感慨,山西汾酒上市采取“独家发起,社会募集”的方式,能够称为“汾酒模式”。

可以说,汾酒成为中国白酒“资本市场启蒙”的主导者和引领者。

如今,在中国白酒高质量、国际化发展的时代课题面前,汾酒仍然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比如,基于杏花村汾酒专业镇的建设,汾酒致力于推动集聚集约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专业标准、强化要素保障、推进产城融合;汾酒积极参与国际蒸馏酒标准体系的构建与谈判,提升中国白酒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强化国际话语权。

王新国认为,名酒是民族的宝贵财富,名酒的发展责任极重,名酒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贡献,为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贡献。

而这些,都是汾酒正在做的事情。

“名酒,就是汾酒最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动机,通过不断践行名酒使命、深化名酒价值、彰显名酒形象,让新一代消费者和全球市场的广大消费者,认知认同汾酒的名酒价值与形象,将带给未来无限的可能性。”王新国说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