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两年,苏鲁豫皖四省白酒企业终于再聚一堂。


5月25日,以“强质固本 守正创新”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白酒黄淮核心产区高质量发展峰会在河南渑池仙门山举办。


本次峰会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江苏省食品行业协会(筹)、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主办,河南省酒业振兴领导小组、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支持,河南仰韶酒业集团承办。



从江苏宿迁到山东济南,从安徽亳州到河南渑池,黄淮核心产区峰会历经6年、走过4地,聚焦产区品牌打造、深化产区价值表达,推动了黄淮流域白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如今,白酒产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表示,白酒正在进入一个新周期、长周期、缓周期。


数据显示,2023年1-3月,规上企业白酒产量148.3万千升,同比减少19.0%;营业收入1918.2亿元,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579.9亿元,同比增长10.6%。产量显著萎缩,营收、利润增幅出现较大落差。


与此同时,骨干企业、知名品牌的经济效益指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新形势意味着新挑战,黄淮核心产区如何“向新”?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



强质固本 守正创新


峰会的主题,或许就是对上述问题最有力的回答。


何为“强质固本 守正创新”?仰韶酒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建光认为,“质”是品质、是质量,“本”是基础、是根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仰韶酒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建光


“强质固本”是目标,“守正创新”是路径


在他看来,若想实现这一点,必须要有融合思维,这一思维的践行,可以从四个维度展开:


其一,融合“活化”文化,强化品质表达,巩固产业之本


文化自信和文化表达构成了白酒的品质表达,因此要“守文化之正,创时代之新”。历史和文化是白酒的灵魂,是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活化文化,可以持续支撑白酒产业走向未来。


其二,融合产业链条,强化品质支撑,筑稳产业之基


作为长周期产业,白酒具有良好的产业联动效应,贯穿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因此要“‘链’上发力,集群发展”。在此方面,白酒酒庄这一酒文化与价值的新表达方式,或将是推动白酒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白酒文化自信的旗帜。


其三,融合品牌营销,强化品质消费,提振产业之势


品质消费时代,品牌塑造是行业价值提升的重要路径,因此要“品牌聚势,营销破局”。营销的本质是创造品牌记忆点,与用户产生品牌共鸣,聚合人群关注度,这就需要融合全营销渠道,实现品牌破局焕新。


其四,融合技术创新,强化品质提升,开创产业未来


白酒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传承创新的奋进史,走的是传统技术与科技创新碰撞融合的道路,因此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


“融合”,传递着白酒的智慧,也蕴藏着发展的思路。事实上,这更是黄淮流域的特征。



为何黄淮多香型?


地理意义上的黄淮,涵盖黄河下游以南、淮河以北的广袤水土,以苏鲁豫皖平原四省为核心区域。此地野泽湿地遍布,河湖纵横,农业资源丰富,微生物种群富集,造就了风格各异的黄淮名酒。


1992年,白酒专家沈怡方提出,浓香型酒应分成四川为代表的浓郁型和以黄淮为代表的绵柔淡雅型两大流派。2004年,在他的倡导与组织下,首届“苏鲁豫皖白酒峰会”在江苏举行。



自此,“融合共生”成为黄淮显著的风格与魅力


洋河的绵柔、古井的淡雅、仰韶的陶融、国井的清雅……多种香型、品类并存,百花齐放。


近年来,黄淮产区白酒企业更是在不断改进,提高酿酒工艺,创新引领风格特色。洋河、古井贡酒、今世缘、口子窖、仰韶、国井、景芝等一批骨干企业都在突破传统浓、清、酱模式,创造新风格,并取得了突出成效。


洋河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联东


针对黄淮核心产区的优势,洋河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联东提到了“四动四产”,即自然共生的灵动是黄淮名酒的“地域特产”,历史人文的脉动是黄淮名酒的“宝贵遗产”,产业发展的律动是黄淮名酒的“丰厚家产”,消费潜力的推动是黄淮名酒的“长期资产”。


安徽古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金辉


安徽古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金辉也明确表示,谈文化、谈历史,谁都比不过黄淮。基于此,他提出黄淮产区要“合中求进、进中谋强”


会上,国井集团、赊店老酒、五谷春酒业、杜康控股、今世缘酒业、泰山酒业、金种子酒业、宝丰酒业、皇沟酒业、寿酒集团、汤沟两相和、云门酒业、口子酒业(按现场发言顺序排列)等四省代表企业,也都从各自企业的角度做了主题分享。



大产区的格局


业内人士判断,随着白酒产业格局的变化,名酒产区、名酒企业、名酒品牌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作为白酒品质和价值最重要的表达方式,白酒产区的打造与发展尤为重要。


白酒战场上的主角,也正从企业、品牌向产区过渡。


黄淮核心产区,是白酒产区中涵盖范围最广的产区,是四省白酒企业的集体共振。176家规上企业连接成网,相互支持与协同,强化黄淮风格特色、提升黄淮产区优势,是其作为一个大产区的格局所在。



江苏、山东、河南、安徽产区20位国家评委,将40多个典型风格产品酒样进行了集中鉴评,并于峰会上宣读“第四届中国黄淮流域核心产区典型风格产品和地域标志产品的表彰决定”。


此次峰会,四省政府也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魏晓伟,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常如平,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研究院研究员郭有武,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一级巡视员杨士友分别介绍了各省白酒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支持力度。


三门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万战伟表达了希望能以酒为媒、增进交流、深化合作、携手共进,共促黄淮流域白酒业高质量发展的祈愿。


茅台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帆


在产区表达方面,茅台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帆以茅台的品质表达体系为例给出了建议。


他表示,应科学系统地解读和表达产区生态,从宏观的自然生态,到微观的酿酒微生态,引导消费者不再局限于好酒只是因为“好水”单一要素的认知。



发扬黄淮核心产区优势的同时,也要意识到不足。


与川黔产区相比,黄淮流域白酒企业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协调,全国性品牌少,品牌拉力不足,产品粘性不强,平均单价较低,部分地区发展较为迟缓等突出问题。


针对于此,马勇给出了六大发展建议,分别是夯实基础建设、培育人才队伍、优化工艺技术、推动风格创新、开展技术营销以及坚持文化赋能


可以预见,当大产区补足了短板,未来会像张联东、梁金辉说的那样,“黄淮名酒一定‘能’”“黄淮产区的未来是光明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