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白酒史上浓墨重彩的一次工艺创新, 兼香的诞生绝非一蹴而就。
“假如没有研发这款产品,这家企业也许已经不存在了。”
回顾“兼香岁月”,口子酒业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徐钦祥流露这般感慨。
昔日,兼香型口子窖酒成功研发,艰难营生的口子酒业因此云开雾散。
但如果将这段激昂往事称作“逆天改命”,似乎还不够确切。相反,这是一场顺应天时地利、凭借工艺创新扭转命运的实践。
从本质而言,香型创新是对一方水土的合理酿造,以及对城市故事的生动讲述。
“兼”是文化,也是习惯
以酿酒的视角“打开”淮北,可以能找到很多关于“兼”的印记。
在淮北市西南的临涣镇,古朴的街道上,茶馆一家挨着一家。人们泡在茶馆里享受闲暇时光,浍河、包河在不远处流淌,旧茶壶里的棒棒茶,有着浓厚滋味。
在这个本身不产茶的地方,茶馆文化的兴盛,是通达的写照。
|现存于安徽省美术馆的泥塑作品《临涣茶馆》,一副生动的饮茶图景。图源/视觉中国
因处苏、鲁、豫、皖四省交汇之处,又享水陆运输的便利条件,这里旧时船来车往、商贾云集。
大小茶摊于是沿街摆起,在漫长时光中,养成了“古茶镇”的美名。如今,泡茶馆这种唾手可得的消遣,承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已深深融入本地生活。
|在淮北,茶是属于深植民间的烟火气息。图源/视觉中国
告别袅袅茶香,来到淮北市博物馆,你将透过复刻的柳孜运河码头遗址,遥想昔日通济渠浩瀚流经的场景。
因为“扼汴河咽喉,当南北要冲”,隋唐大运河淮北段在通济渠中处中枢要位,发挥着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等功能,不仅促进了沿线商品经济的发展,还带来了柳孜、百善、蕲泽等运河城镇的兴盛。
长时间的南来北往,货物、信息和工艺技术,都在这里交流交汇,形成了关于“兼”的文化传承。
|1999年初,在濉溪县柳孜村,发现了8艘唐代沉船和一座宋代石建筑码头,还有大量自唐宋以来的精美瓷器。图为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辗转到淮北的“一马路”,很容易邂逅说沪语的老人。
上世纪50-60年代,大量知识青年从周边省份赶来,投身于淮北煤田的大规模开发,从而定居在此,成为“初代”淮北市民。
从1960年建市之初以来,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就在这里相互激荡、交融共生。于是,开放包容、兼容并蓄,成了这座内陆小城可贵的品质。
饮食、文艺、休闲娱乐也因此而不拘一格、几多妙趣。
比如,临涣的茶馆里,既唱大鼓、梆子,也唱昆曲、评弹;每逢春节,在饺子和汤圆之间,其他地区才做选择,淮北人倾向于“全都要”。
供职于口子窖的彭磊(化名)是阜阳人,在淮北工作生活10多年了,对当地风土人情有着细致的观察和感触。
关于淮北与阜阳,或者说其他皖北城市的区别,他觉得,不管是待人接物,还是整体的性格、气质,淮北都有种“见怪不怪”的从容、平和,比较接近于儒家倡导的中庸之道,这是移民城市的特性之一。
|从南湖湿地公园看向淮北,也是一片“从容”的城市影像。 图源/视觉中国
回归直接影响酿酒的自然要素,从区位来看,坐落在淮河北岸的淮北,是一座融汇南北的城市。
受季风影响,那里四季分明、雨水适中,水热资源优于北方,光照条件又比南方大部分地区要好。冬天里,能看到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的场面;到了6-7月份,又将迎来闷热潮湿的黄梅天。可以说是南北气候,一城兼有。
因此,淮北,或者说江淮流域的酿造条件,既不同于川、贵,也不同于北方的清香产区。
为了寻找更适合当地的酿造技艺,原本的江淮派浓香酒企,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力。“兼”就是其中的一条出路、一种可能。
被眷顾的酿酒业
皖北平原的广阔良田,再加上淮北当地通达的特性,挥洒出一部璀璨酒史。
根据《口子酒志》的考证,明朝万历年间,濉溪已经出现10余家酿酒作坊。有迹可查的就有“允城”“广益”“俊源”“春泉”“源兴”“同泰”“同源”“福泉”“义和”“隆源”“同益”等。
此时的濉溪酒坊,多为前店后坊的格局,前门面用于销售,后门面用于酿造生产。销售门店一般雇佣2-3人,日常零售为主,也开展批发业务。酒店两旁大多书有招徕顾客的对联。如:
同益坊:同饮兰亭觞流曲水 溢成玉露浪涌金波 广益坊:金勒马嘶芳草地 玉楼人醉杏花天 福泉坊: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 糟粕落水游鱼得味成龙
明清时期,濉溪酿酒业进一步发展。
清嘉庆七年(1803年),当地酿酒作坊已经发展到30多家。除了从明代延续下来的“俊源”“福泉”“广益”“允城”等,还出现了“源丰”“恒聚”“邵福太”“泰兴隆”“聚盛”“春和园”“聚兴”“同聚源”等新酒坊。
此时的濉溪酒声誉大振,通过水陆两路,向南销往上海、无锡、南京、芜湖、武汉等地;向北销往济南、天津、北京、张家口、抚顺等地。
光绪三年(1877年),濉溪重修古睢书院,全城捐款单位24家,其中酿酒作坊就占10家。
民国初期,濉溪酿酒作坊遍布大街小巷,达72家之多。其中,股东生意43家,独自经营29家,共有近千名从业者,发酵池600多条,拥有固定资产6000多万元(法币),年产量达300多万斤。
|到清晚期至民国濉溪72家酒坊分布图,主要沿县城两条东西向主干道分布,如今这条干道上的古建筑依然存在。
或许是历史对淮北酿酒业的眷顾,2018年,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在濉溪沱河路发掘出濉溪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
目前,遗址已发掘区面积达3000平方米,已发掘信源坊、魁源坊、大同聚坊、祥源坊4处酿酒作坊,最早可以追溯至明代。
这处遗址不仅分布面积广,还涵盖了多个时代的酿酒作坊,展示了从明代晚期到民国时期的酿酒工艺。
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酿酒实行专酿专卖政策,私人酿酒作坊“广益”“允成”“福泉”“春和园”“德源兴”“仁源”等并入“国营濉溪人民酒厂”。
淮北酿酒业由此进入“口子窖时代”。
|如今口子酒文化博物馆中仍记录着这些历史悠久的老作坊。
1953年,酒厂仿前苏联建筑风格,建造中西合璧风格的东关厂区。2020年,这里的窖池群和酿酒作坊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如今,口子窖东山分厂不光建立了庞大的产能、储能,还建成了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立体仓储、智能酿造等一系列的智能系统,原料、酿酒、储酒、输酒、包装、仓储等环节基本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
1997年,在淮北市政府的推动下,曾因行政区划调整而一分为二的濉溪酒厂重新合并,共同组建口子集团——长达10年的口子酒商标之争,终于告结。
|彼时“两口子打架”时期的产品留存。
彼时的徽酒板块,市场化程度渐深,产业发展十分繁荣。古井贡酒、高炉家、金种子、沙河王、迎驾贡酒等一大批知名品牌角逐激烈。
重振旗鼓的口子集团,不得不面对在长期“二厂之争”中丢失的浓香市场,以及眼下激战正酣的竞争局面。
一个扭转企业命运的决定,就在此时出炉。
“我们的厂区比较多,一直在做酱香、清香的一些实验。所以在这种基础上,积累了一部分工艺数据。”徐钦祥告诉我们。
再加上此期间到茅台、五粮液、汾酒等大型企业学习,1998年,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兼香型”白酒五年型口子窖酒。
研发周期看上去并不长。但作为白酒史上浓墨重彩的一次工艺创新,兼香的诞生绝非一蹴而就。
回顾口子窖的科研脉络,不难发现,这是一家科研意识萌生较早的企业。
根据《口子酒志》的梳理,20世纪50年代,口子窖的前身濉溪酒厂成立化验室;1963年,成功研发人工老窖泥技术,并被列入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1976年,厂里建立科研所,购置气相色谱等检测仪器、培养人才,指导白酒勾调工作……
时间回到1999年,由于明显区别于浓、清、酱、米四大基础香型,兼香型口子窖酒一经推出,就凭借“浓头酱尾中间清”的独特风格,跳出白酒市场的旧有竞争格局,带动企业快速发展。
但兼香的诞生只是一个起点。
在徐钦祥看来,口子窖一直都在探寻与淮北这方水土最为适配的酿造技艺,因此,对兼香的探索,是一项流动、持续的事业。
此后20余年,对兼香工艺的探索步步深入。试验班组不断将研究成果付诸实践,通过反复对比,寻找更好的工艺细节。
经过长达20余年的持续探索,不断演进的口子窖兼香工艺,如今被总结为“三多一高两长”。
“三多”即:多粮酿造、多粮制曲、多曲并用。
在口子窖的曲房里,掰开一块成品曲,截面正中,能看到一个红点,外围环绕两道褐色圈纹,也就是酿酒人口中“两圈一点红”。
这就是口子窖独有的菊花红心曲——一种中温大曲。
菊花红心曲承袭濉溪古法技艺,色泽明亮,曲香扑鼻,是成就口子窖独特风味的灵魂。
其原料延用了江淮牌传统的大麦、小麦、豌豆三种粮食,制作时需用到“拉皮”“上垛挤潮”等传统工序。
除了独家传承的菊花红心曲,口子窖还用到超高温曲和高温曲,二者都是用来增香的发酵剂。
超高温曲本来就有“香曲”之称。作为口子窖的创新成果之一,制作超高温曲需打破传统制曲的“沸点”,将最高品温升至67度以上。
一段时间内,全国白酒企业中,只有口子窖使用这种大曲。
|堆积存放的成品超高温大曲
“一高”是指高温润料堆积。
很多酒企都对自家酿造技艺进行了精炼的总结,但很少有人着重强调润料环节。但对口子窖而言,这是产生兼香的关键点之一。
在操作时,要将破碎6-8瓣的红高粱用60-80摄氏度的热水浇灌、浸泡,搅拌后堆积成梯形,然后放置18小时后,再与酒醅混合,搅拌均匀上甑蒸馏。
这道工序有利于去除原料中的杂味,并充分释放原料的粮香,使得酒中香气成分更加丰富,是形成口子窖酒兼香风格的基础。
“两长”即:长期发酵(60-150天的发酵期)、长期贮存。
在贮存环节,口子窖采用三步循环贮存法:酿好的优级酒首先在地上不锈钢大罐存贮一年,使酒体内分子间进行初步缔合;然后转入地下酒库,放置在陶坛中长期窖藏;经过酒体设计后,再次转移到地上不锈钢罐内,贮存老熟一年使得酒体稳定。
经过三步循环贮存,酒体中的各种物质之间会平衡到最佳状态,各种香气均衡、协调。
尽管从制曲、酿造到贮存,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工艺体系,但对口子窖而言,如何“兼”得更好,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大量的对比试验仍在进行。
作为一家靠工艺创新自救且完成蜕变的企业,在回忆企业大事记时,徐钦祥没能想到在广告投放等品牌宣传方面的事情。
他会觉得,一个鲜明的产品特质,再加上经营困难的那些年存下来的大量基酒,让兼香从诞生之初,就获得了口口相传的效应,由此带来超乎预期的发展速度。
在他看来,未来,白酒香型的概念也许会进一步淡化,于消费者而言,香气、口感和舒适度,会成为更直观的选择标准。
这意味着,“兼”可以跳出香型,成为一种更具体的品质理念。
经过20多年的工艺探索,口子窖人对兼香有了全新的感触和认知。
2023年,口子窖“兼系列”上市,主打兼10、兼20、兼30三款产品,分别占位300元、500元、1000元价格带。
在同年举行的首届中国兼香型与创新香型白酒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口子窖提出“自然兼香”概念。
自然兼香,不光强调兼香是酿出来的,而非调配,更暗含了风土概念——在淮北这片土地上,“兼”是一种特性,离开这里,即便相同的工艺,也酿不成同样的兼香。
因此,口子窖“不怕看”。
今年10月,在“35年再回味∣老评委走进口子窖”活动期间,“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观察委员、中国食药促进会发酵食品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周心明说,因为独树一帜的制曲“秘籍”,口子窖吸引了很多同仁前来考察学习,且总会毫无保留地将技术呈现出来。
可以看出,不光是兼香技艺,口子窖在“兼文化”上也做得非常到位。
|图为徐钦祥在酿酒车间指导生产
徐钦祥告诉我们,的确有不少企业曾到这里参观、调研,口子窖人也确实从不掖着藏着。
在这里,每一个生产细节都可以示人,掰一块曲、抠一块窖泥带走,也没人大惊小怪。(但最好别这么干)
工艺可以复制,但风土不行。
这是来自酿造实践的真实感触。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口子酒业)
参考资料:
[1] 口子酒志编纂委员会.口子酒志[M].合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6.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