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酒地理局



是否有一杯酱酒,能兼具酱香的深邃韵致与入口的醇柔甘润?是否有一种可能,让酱香变得更具包容性,更贴合当代人细腻的味蕾追求?


这个答案,藏在赤水河上游,一个名为金沙的地方。



别样醇柔


中国白酒的版图,是由风味谱系写就的宏大篇章,酱酒在其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但其实“酱香”作为白酒香型概念,并非古代所有,而是现代酿酒科学的产物。在这一名词诞生前,贵州白酒多以“窖酒”统称,未有严格风格划分,也缺乏系统的话语体系。


摄影@好酒地理局


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的召开,成为中国白酒现代性的里程碑——首次以香型分类评定酒质,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四大基础香型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这其中,酱香型以“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的风格,脱颖而出。进入21世纪,白酒产业迈向高端化与差异化发展。酱香酒逐步跃升为中国白酒的价值标杆与风味代表,既是宴饮文化中的身份象征,也是收藏家眼中“可饮用的古董”。


发展繁盛的酱香,这时也开始在风味表达上寻求更大的突破与改变。


创新的方向非常明确:如何在保留酱香复杂底蕴的同时,让口感更适宜现代人追求舒适、健康的饮用习惯?


地处赤水河上游的金沙酒业,成为了第一个勇敢开创并系统提出“醇柔酱香”风格的破题者。


2019年,金沙酒业首次提出“醇柔酱香”风格概念,并获得业内权威认可。它被概括为“微黄透明、酱香典雅、醇柔怡人、酒体丰满、回味绵长、空杯留香舒适持久”。


摄影@好酒地理局


2021年,由金沙酒业牵头起草的《醇柔酱香型白酒》团体标准,通过审定。


这份标准从科学层面定义了何为“醇柔”:它不仅要求总酸≥1.40g/L、总酯≥2.80g/L,更在感官上强调“酱香典雅、醇柔怡人、空杯留香舒适”的特质。


这代表着,“醇柔酱香”不再只是一种模糊的口感描述,而是成为具有技术参数和风味指南的新品类表达,标志着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首次以独立香型特征参与全国白酒话语体系的构建。


醇柔酱香的提出,在消费市场上取得了显著反响,吸引了大量原本觉得传统酱酒“太重口”的年轻消费者和初试群体,成为酱香品类破圈增长的重要引擎。


通过突出“醇柔”这一特色,金沙酒业摆脱了传统酱香白酒的同质化竞争,以风味独创性赢得了话语权。品质的差异化表达,使得“金沙的酒不一样”成为消费者的共同认知,极大提升了产区识别度和品牌附加值。


在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金沙酒业以41.28亿元品牌价值强势跻身中华老字号品牌榜第九位,成为白酒行业的价值标杆。


金沙酒厂贵州省金沙县大水,地处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集聚区-上游核心产区。图源@金沙酒业


更为重要的是,金沙酒业对“醇柔酱香”的创领,不仅塑造了企业自身的品牌辨识度,更为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提供了核心产区标识,带动了产区价值的跃升,推动金沙从“产地”向“品牌地”转型,成为酱酒领域不可忽视的“风味一极”,为产区发展注入了可持续的价值增长空间。


2024年,金沙县规上白酒企业已完成工业总产值17.7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3.98亿元,带动高粱种植、包材配套、循环经济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现在,在金沙酒业的示范下,金沙县产区仍在继续挖掘赤水河上游的“醇柔酱香”的品质价值,构建一个以科学、文化与产业三维支撑的产区品质表达体系。



“醇柔”从哪来


在金沙县,酿酒最隐秘也最奢侈的原料是什么?


金沙醇柔酱香深植于赤水河上游山水的自然禀赋之中,是金沙这片土地的地理基因与人文酿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古人依天时、择水土而酿,虽未言明“醇柔”二字,却早已在百年实践中默默遵循着自然的指引。直至今日,金沙提炼出“上风上水、上等土壤、上选曲粮、上佳菌群、上乘工艺”,系统解读这份天赋“醇柔”的由来。


金沙酒业提炼出的 “上风上水、上等土壤、上选曲粮、上佳菌群、上乘工艺”,是其对自身酿造优势和工艺特色的高度概括。摄影@好酒地理局


这一切,始于赤水河上游的天然馈赠。


金沙县正位于赤水河流域的上游区域,海拔介于800至1100米之间,犹如被自然轻轻托起的高原瑰宝。这里是中国西南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河流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未建水坝、清流自涌。


图片

图中赤水河流域用浅蓝色标注。金沙县域内,北麓水流入赤水河,为赤水河水系(中间深绿色部分);南麓水流入乌江,为乌江水系(下方浅绿色部分)。制图@好酒地理局


得益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抚慰,金沙四季分明、雨热同步,昼夜温差显著。这种气候不仅为高粱的饱满生长提供了理想条件,更促进了酿酒微生物的多样性与活性。


所谓“好水酿好酒”,赤水河上游的清泉富含矿物质,清冽甘润,成为酿造醇柔酱香不可替代的“第一滴血”。


大地是酒的摇篮,金沙的土壤尤为特别。源自侏罗纪时期的紫红色砂岩与泥岩,历经亿万年风化,形成了这片区域特有的钙质紫沙泥和铁铝质黄壤。这类土壤不仅渗水性良好,更富含多种矿物元素,成为微生物天然的“培养皿”。


摄影@好酒地理局


尤其在发酵过程中,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与微生物群落深入参与酱酒酿造,为酒体注入了醇厚却不凌厉的质地,奠定了“醇柔”的根基。


酒是粮食的精华,而金沙所产的红缨子糯高粱,正是醇柔酱香的核心原料。自2006年起,金沙县就成为多家头部酒企的有机高粱基地,逐步建立起“酒企+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机制。


截至2023年,金沙全县有机高粱种植面积已达20.25万亩,年产5.21万吨,惠及四万余户农家。这种高粱颗粒坚实、支链淀粉含量超过90%,耐蒸煮、耐翻造,完美契合酱酒多轮次发酵的工艺需求,被誉为酿造高品质酱酒的“天选之粮”。


以优质红缨子高粱为基础,金沙酒业的酱酒品质优势也得以保证。摄影@好酒地理局


如果说水、土、粮是酒的形体,那么微生物就是其灵魂。金沙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复杂、沟谷纵横,多样的微气候为微生物的繁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在百年不断的酿造历史中,金沙逐渐形成了稳定而独特的“上游菌群系统”。这些依托空气、水土代代相传的有益微生物,成就了金沙酱酒“醇柔”风味不可复制的根本所在。


风味最终成就于工艺。金沙酱酒酿造技艺已被列为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金沙回沙酒”一脉传承百年之久。


近年来,金沙酒业亦积极推动非遗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同江南大学等机构合作,借助数智化手段稳定品质、探索更极致的“醇柔表达”,让古老技艺在当代持续焕发生机。


根植于地理、生态、物产与人文的真实价值体系中的金沙“醇柔酱香”,从风土中诞生、在传承中打磨、因创新而升华,共同构筑起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的核心竞争力。


“醇柔酱香”的提出,不仅是风味上的一次创新,更是产区身份认知的深刻转变。它打破了以往“酱香唯烈”“酱香唯茅”的刻板印象,用优雅柔和的风格拓宽了酱酒的审美维度,也为赤水河上游的金沙县产区赢得了独特的话语权。


摄影@好酒地理局


对金沙县产区而言,这既是对自然本味的回归,也是对品质自信与文化自信的重申。它标志着中国白酒正从品类竞争迈入产区表达与风味细分的新时代——而金沙,已然成为这个时代中不可忽视的“柔派”标杆。


9月19日,“上游金沙 天生醇柔#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科学价值论坛 将在金沙酒业举办,从风土、微生物、工艺等多维度深入探讨醇柔酱香的奥秘。让我们一起走进金沙,从科学的角度追溯这一杯醇柔酱香背后的山河故事。


赤水河上游金沙县产区科学价值论坛

科学家名单


王德良 好酒地理局科学顾问、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首席专家

张百平 好酒地理局科学顾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吴天祥 好酒地理局科学顾问、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教授

陈建生 好酒地理局科学顾问、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循环研究中心主任

杜 海 好酒地理局科学顾问、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