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中国白酒科学文化考察走进古井贡酒”活动在安徽亳州正式启动。

作为《周恒刚传》实地采写的重要篇章,此次考察延续“科学为魂,文化为骨”的理念,聚焦古井贡酒在酿酒技艺传承与科技创新上的探索路径,全面展现名酒的发展图谱。


酒业泰斗、周恒刚酿酒科学文化研究院理事会顾问季克良;《周恒刚传》总主笔、著名历史文化学者、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纪连海;《周恒刚传》总策划、原《华夏酒报》副总编辑徐立栋;研究院理事会主席周心明;第三、四、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张建有;第四、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周恒刚先生弟子张国强;研究院秘书长、好酒地理局总裁许坤;周恒刚先生之孙周宗艾;智能酿造专家何霄飞等多位专家,共同参与。



当天下午,专家团在古井贡酒进行了深度调查采访。

1986年至1987年,古井贡酒全面参与了由周恒刚主持的轻工业部重大科研项目“北斗计划”,承担了系列关键课题研究。



古井贡酒股份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安军谈到,周恒刚先生主导的“北斗计划”,主要对浓香白酒的主要发酵微生物己酸菌和窖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到了很多喜人成果。

“这些成果对于古井贡酒后续的品质提升、工艺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包括后来古井贡产业园的建立和智能化的发展都有周恒刚科学思想的影子。”

李安军还表示,当年1963年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周恒刚给出的古井贡酒评语“色清如水晶,香纯似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对古井贡酒后续的发展同样有重要影响。



纪连海对这个评语赞不绝口。他认为后来其他的白酒评语都无法超越。

“周老有多么深厚的文学功底,但凡少了一个字,你都会觉得这个味道差了一点点。”纪连海认为,这体现了周老对古井贡酒的偏爱。



周心明谈到,当年父亲周恒刚用这四句话对古井贡酒的品质内核做出了评价,不仅是说古井贡酒的品质好,更是因为古井贡酒当时就在浓香白酒中具有独特风格。

据周心明回忆,上世纪周恒刚曾多次来到古井贡酒,比如北斗计划进行期,周恒刚亲自来到生产科研一线考察,后期古井的成果非常亮眼,大幅提升了优质酒的出酒率。



据悉,1991年古井贡酒在北斗计划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完成了《运用“多层泥”发酵提高浓香型名优大曲酒比率》的研究工作,并于 1992 年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名酒得率由原来的28.3%,提高至41.26%,取得了显著的使用效果。

此外,科学文化考察团当天下午还参观了古井党建企业文化馆和智能化酿酒车间,对古井贡酒现在的企业发展观和科研实力进行了实地调研。



做真人,酿美酒,善其身,济天下。这句朴素的箴言,深刻诠释了古井贡酒以德兴业、品质至上、担当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并持续引领着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在智能酿酒车间中,智能行车、智能上甑机器人、智能摘酒系统应用一一引入专家眼帘,古井智能化酿酒技术已形成完整生产链条。



专家们表示,这次活动不仅是对周恒刚科研精神的传承,对名酒科学发展的总结,同时也为未来行业创新的探微提供了新视角。

本次活动的相关考察成果将纳入《周恒刚传》项目,进一步丰富中国白酒科学文化的史料体系,推动行业记忆的系统保存与当代表达。


古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金辉在活动最后表示,古井是一个感恩型、学习型、创新型企业,今年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古井提出相信相信的力量、坚持坚守的力量、激发奋进的力量,相信古井未来会越来越好,也希望周恒刚的科研精神,发扬光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