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云酒头条


“评酒为发现和推广好酒、引入竞争机制激励酒业发展、提升消费选择、树立国家品牌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历届评酒会都引领了产业发展方向。”


3月15日,回味&品味·酒业传承与创新榜正式启动。启动仪式现场,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专家组成员王贵玉围绕评酒对于行业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分享。


认识、了解、学习名酒,是所有从业者的必修课。推出这样一份榜单,又将如何唤醒名酒记忆,赓续名酒价值,放大酒业传承与创新的力量?


█ 名酒之“名”


在1952年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白酒、黄酒、葡萄酒、果露酒等品类共八款产品获此殊荣,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泸州曲酒、陕西西凤酒更是当选“四大名(白)酒”


这份沉甸甸的名单犹如开辟鸿蒙,“名酒时代”由此发端。以四大名酒诞生为代表,拉开了中国名酒70余年的辉煌篇章,开启了品牌时代。


从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举行,至1989年10月27日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第五届全国白酒评选结果,共有17个国家名酒(国家金质奖)及53个国家优质酒(国家银质奖)脱颖而出。历届评酒会的举行,都进一步让中国名酒从行业走向大众,从中国传至全球


1952年,也可以说是中国白酒品牌元年。


七十余年间,以名酒为引的酒业,不仅为社会与行业创造了财富,繁荣国家经济,也让消费者从“没酒喝”到“有酒喝”,再到“喝好酒”转变,为消费者美好生活作出了应有贡献,也创造了一段传承与创新的实业创变之路。


█ 名酒之“强”


“名酒应该引领行业,它是行业脊梁,更是行业灵魂。”白酒泰斗高月明曾在中国名酒60周年之际,阐释了名酒的意义。换言之,名酒并不意味着追捧与光环,更重要的是责任和贡献。


名酒何以做强,酒业何以成长,在关于名酒“责任和贡献”的探讨中或可找到答案。


名酒引领酒业跻身万亿产业


1952年,全国白酒总和为10.8万千升,换算成500ml装约2.1亿瓶,平均两个人一年可以喝到一瓶白酒。


建国之初,即使将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等考虑在内,整个酒行业的产量也不足12万千升,产业规模十分有限。


2022年,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5427.47万千升,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508.98亿元,利润总额2491.48亿元。与建国之初对比,七十余年间,酒业产量翻了450多倍,产业规模逾万亿


这其中,名酒在推动行业技术积累、工艺推广、文化传播、产能增长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成为广大企业竞相学习的标杆。


名酒带动酒业争创名优品牌


“在学中创,在创中学”,在名酒效应带动下,全国酒类行业掀起一股学习名酒热潮。广大企业积极对标,学习名酒生产技术工艺、品质管理,产品开发、企业文化。


特别是近30年来,一大批地方名优酒企不断发展壮大,有的成功跻身全国一线品牌行列,有的成为区域强势品牌,有的打造了大众名酒形象,这更加增强了酒企走名优化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不仅如此,近十多年来,越来越多来自业外的目光聚焦做酒,或创业或投资,打造一款国民好酒,成为躬身实业的优选。


名酒推动了产业集聚、产区崛起


名酒带动产区、产业链发展。从四川、贵州,到山西、山东,从河南、河北到江苏、安徽,从北京、上海到深圳、成都,酒类产业链集聚效应明显,中国产区有了国际影响。


原粮种植、智能装备、创意设计、生产包装、物流运输,各地涌现出一批特色产业链,为酒类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酒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凸显,一些地方纷纷制定了支持名优酒品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四川、贵州、河南、山东、江苏、湖北、广西等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酒类产业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从酒业特别是名酒的发展轨迹来看,其始终与社会经济和市场的消费活力紧密相关,而酒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地方财税收入的增长,带动了地方就业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名酒树立“产品为王”的行业共识


名酒之所以名贵,是名在品牌,贵在品质,是不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名优酒品都具有独特的生产工艺,优异的感官品质,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行业学习的榜样


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酒类企业充分认识到,只有优秀的品质才能赢得市场和消费者。多年来,酒业建立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品牌形象和企业声誉与日俱增,不少酒企还获得了国家和省政府质量管理奖。


众所周知,酒类产品特别是纯粮固态白酒勾调是一项技术活,能够保证同一款产品常年、每批次的出厂品质稳定、稳中有升极难。其中飞天茅台、普五、水晶剑等一批名酒产品起到了标杆示范作用。


名酒引领了酒业科学技术进步


多年来,酒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深入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在制曲、发酵蒸馏、微生物、勾兑和品评、分析检测、风格特点、功能性因子等各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形成相应理论体系、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同时也带动了全行业技术进步。


从菌种到原粮,从发酵到勾调,从微环境到大生态,酒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推动了产业科技水平持续提升


全国评酒会所确定的评酒方法和标准,成为行业、企业培养评酒专业人员的通用方法,以及企业产品感官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借助科学仪器,酒类品评技术也有了长足进步。近年来,好酒进入“科学时代”成为共识


名酒推动了酒业品牌化、国际化


自此,酒业逐渐萌发了品牌意识,有效促进了长期以来相对封闭的酒类企业间的交流,极大地推动了民族酒类工业发展。


“名酒”身份也随之成为行业争相追棒的标识。


酒类企业意识到品牌对企业的巨大推广作用,纷纷开始重视企业品牌塑造。70年时间,名酒品牌化发展,引领着酒业成为从传统迈向现代化的产业大军


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名酒引领中国酒积极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中国酒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越来越多赢得国际同业认可,获得越来越多国际粉丝的关注。


作为民族传统产业优秀代表,名酒企业通过不断继承传统和大胆创新的实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谐发展。


█ 回味&品味·酒业传承与创新榜启动


自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后,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关于国家名优酒品的复查活动。市场对于权威的品质鉴评以引导消费的需求极为迫切;产区对于打造名优品牌企业以引领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极为重视;行业对于构建赓续传统、守正创新的名优评价体系,以助力承载中国文化与技艺的酒类产品走向国际化极为关切。


为弘扬中国名优酒品传承与创新,给产业发展以引领推动,给市场消费以主流导向,在第五届全国评酒结果公布35周年之际,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发起并主办“回味&品味·酒业传承与创新榜”活动,并由云酒传媒、《酿酒》杂志等联合发起并承办。


活动将邀请酒业大师、知名专家和历届国家评酒会评委组成“回味&品味”酒类鉴评委员会。


现场,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专家组成员王贵玉,第四届、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张国强,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李克明,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吴晓萍,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胡义明,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胡森等委员会代表获颁聘书。



据云酒传媒联席总裁许坤介绍,未来鉴评委员会将集中开展以下工作:

对恪守传统、持续进步的国家名优酒品进行“35年再回味”;


对新时代以来,质量优良、口碑载道的创新名品,以及在一省一地获得市场高度认可的区域性主流品牌和产品进行“品味鉴评”;


以历史的标准和创新的理念,形成权威的“回味&品味·酒类鉴评报告”及“酒业传承与创新榜”。

活动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研究机构等组成酒类产区发展与商业创新评委会。


广泛征集产区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提供产区酒业状况;同时广泛征集全国酒商发展案例,组织知名区域和产业经济领域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及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和评审,形成中国酒类产区发展报告和产区发展榜单,以及中国酒类商业创新报告和榜单


活动还将邀请科研院所、技术机构等组成酒业科学与技术创新评委会。广泛征集酒企有关酿酒技术的最新技术成果和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案例,组织酿酒和数字化领域知名学者、专家及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和评审,形成中国酒业技术创新报告和科技创新榜单、数字化创新榜单


综上,活动将形成《酒业传承与创新白皮书》,作为酒业年度旗舰报告向全球发布,激发行业活力,促进市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并以历届评委与名优酒品的创新回味,以老专家与新生代的承继对话,构建起新时代酒业名品的鉴评和发展体系。


“回味&品味”鉴评活动年度安排如下:

3月正式启动并成立三大委员会;


4-6月份组织参加鉴评活动的品牌和企业;


6-7月份组织有关评委深入企业调研考察;


7-8月份组织鉴评委员会全体成员集中鉴评;


9-10月份组织鉴评报告的审定;


11-12月发布鉴评报告和榜单。

“品味&回味”,赓续传统,守正创新,把握“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历史性机遇,以名酒之名、名酒之强,让我们一同携手,发展更多名酒,开创酒业新未来。



3月15日-19日,到成都,参加2024春季“名酒之光&酱酒之心”主题展,看趋势、谈生意、选新品、学案例,参加这场主题展就够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