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朱浪
进入2025年,经过3年深度调整后的白酒行业出现新苗头。
有酒厂和原酒拍卖消息曝出,表明行业去产能泡沫正向纵深推进;另一方面,也有资本逆势而行,加大投资建厂提升白酒产能,行业出现“有进有出”现象。
#云酒周评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透过金徽酒财报,看百亿陇酒的确定性
酒文化的“哪吒时刻”何时到来?
解码老窖/郞酒/珍酒三场大会:控量、共生与体验革命
多股齐涨,白酒消费股王者属性未变
“停货潮”绝非行业寒冬前兆
█ 酒厂起拍价出售,出清向上游延伸
3月26日,阿里拍卖信息显示,四川泸州泸禾酒业有限公司通过阿里拍卖出售名下酒厂不动产。资料显示,该酒业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5000万元,拥有“泸邑”“溢香居”“泸禾”“白府家”等品牌。
最终,有2人各缴纳400万元保证金报名。最后拍卖中只有一个人出价竞拍,另一个报名者并未出价,拍卖以起拍价2070.48万元成交。
除了拍卖酒厂,基酒拍卖也已屡见不鲜。
阿里拍卖信息显示,日前郑州一家日用百货店(个体工商户),以96万元拍下171.1吨白酒,最后成交单价仅2.8元/斤,可谓捡了个“大漏”。
在云酒头条看来,拍卖酒厂和基酒,说明出清逐渐延伸到上游产能,白酒正进入深度去泡沫阶段,将对行业产生深刻影响。
█ 酒类投资不减,共性愈发清晰
酒厂和原酒资产拍卖,就一定是行业下行的表现吗?
这样的判断很可能属于“瞎子摸象”,毫无疑问,白酒有人退出的同时,也不乏资本抢跑进入。
3月22日,沛华酒业分别与遵义市仁怀市人民政府、汇川区人民政府签署两项投资合作协议。协议显示,沛华集团将在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投资建设万吨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及酒庄项目,在遵义市汇川区启动5000吨董香型白酒建设项目。
新疆白酒品牌昆仑特在四川大邑投建的优质白酒生产建设项目,也将于2025年6月投产,届时可实现年产3000吨的优质白酒原酒,储酒能力可达8000吨。
就在3月28日,由丛台酒业投资兴建的四川赤河左岸高端酱酒项目在古蔺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年产酱酒7500吨、储酒2.5万吨,制曲1.3万吨,预计新增年产值约80亿元,年利润约10亿,地方税收约20亿元。
除此以外,进入2025年,贵州习水、四川古蔺多个产区和多家知名酒企也传递出提升产能的信号。
这些案例既有业内酒企投资扩产,也有业外资本入局酒业,但都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如向头部产区集中、抢先布局优质产能、长线把握香型红利……白酒产业依然得到关注和看好。
█ 去泡沫与增产能,良币驱逐劣币
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面,白酒产业,也存在产能过剩和好酒占比不高的矛盾。
中国酒业协会 日前发布的《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20家白酒上市公司存货总额136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2019年至2023年,中国白酒存货规模合计从935亿元增加到1560亿元。
上述数据表明,白酒产业一定程度出现库存泡沫,去库存乃至去产能泡沫,是题中之意。
换一个角度看,白酒产业不管是营收还是利润,统计数据都来自规模以上企业,其主营业务必须达到2000万以上,很多酒类烧坊、作坊并未纳入统计,散装酒市场更是空间巨大,总体而言,其品质有提升空间。
从消费升级看,白酒“喝少点、喝好点”成为趋势。2022年6月1日,《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正式实施,调香白酒不再列入白酒范畴,纯粮固态酿造的优质白酒,将逐渐替代调香白酒和低端白酒,市场出现“存量置换”的空间。从这个角度分析,产区和酒企扩产,并非无的放矢。
回到原点,如何看待酒业去产能泡沫?
云酒头条分析认为,产业从发展到成熟要面临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白酒产业经历多年快速发展后去泡沫,也符合这一规律。
具体到去泡沫,产业往往分为三个阶段:去价格泡沫、去库存泡沫、去产能泡沫。2022-2024年,白酒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后的去价格和去库存泡沫阶段,且目前尚未结束,2025年去产能泡沫或许不会大量出现,但无法避免。
同时也应看到,去产能泡沫并非简单减产,也包含“腾笼换鸟”和产能优化升级的过程,旧的落后产能逐渐被淘汰,具备新质生产力的产能,有望加速占领市场。
只有当那些已经资不抵债,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经营主体主动退出,才能给新质后来者们提供空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进有退,才是白酒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常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