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评酒会是酒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评选过程客观公正,打出了‘为人民酿好酒’的旗帜。
”7月15日,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顾问、原副总经理吴佩海在云酒直播第184期“中国名酒品牌70周年 讲述中国名酒诞生的故事”中,回忆第一届全国评酒会时这样总结道。
70年前的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在北京举行,中国酒业的名酒时代由此开启;前后五届全国评酒会,诞生了中国名酒大家庭,中国酒类产业与市场的格局,因名酒的脱颖而出和发展,发生了深刻改变。
直播期间,吴佩海在分享中诠释了第一届全国评酒会的重要意义,让更多人对那段艰苦而辉煌的历史有了深刻认识,也对酒业“一起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特将吴佩海分享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➊
酒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举行的背景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一直到1952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也只有679.1亿元,人均GDP119元。
从酒业来看,1949年,全国饮料酒总量只有15.62万吨,其中白酒10.8万吨、啤酒0.7万吨、黄酒2.5万吨、葡萄酒0.02万吨、果露酒1.6万吨,数量都很少。如果按照当时的4亿多人口来平均,人均饮酒量极低。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人民吃得饱饭,同时又喝得上酒,并且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始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正是如此,政府决定举办一次全国性的酒类质量检评活动,以此来推动酒业发展,提高酒类的质量。
而这便是“第一届全国评酒会”。1952年秋初,酒类质量检评活动开始,检评的地点定在北京,但酒样的保管、检测、品评等总要有一个部门来具体负责,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有一个“承办单位”或“协办单位”。
最终,中国专卖事业公司根据北京酒业和酒企的情况,选定当时的北京东郊酿造厂,也就是红星酒厂的前身,来负责酒类检评工作。北京东郊酿造厂的前身是华北酒业专卖公司试验厂,即1949年5月政府在北京设立的酿酒企业。
为什么叫“试验厂”?当时,“华北酒业专卖公司试验厂”承担了三个“试验任务”。第一,试验如何节约酿酒用粮,提高出酒率,保障市场的需求;第二,试验如何改进酿酒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第三,试验如何实现机械化生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到1952年,华北酒业专卖公司试验厂变更为北京东郊酿造厂,已经有了3年的积累,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生产经验,特别是该厂的研究室专业人才多、检测设备多、科研成果多、数据积累多。
中国专卖事业公司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北京东郊酿造厂,委派海外回国的酿酒专家、高级工程师朱梅领导此项工作,参加此次酒类质量检评的有北京东郊酿造厂研究室的王秋芳、辛海庭、马占文、王明爱四位技术骨干。
王秋芳,我国著名白酒、葡萄酒、果露酒三栖专家,高级工程师,国家级非遗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第七代传承人。
辛海庭,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后到轻工部长期负责酒类特别是白酒的管理工作,为我国酿酒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占文,红星酒厂技术人员,他积极参与第一届全国评酒会的产品检评,后在红星酒厂的白酒车间、酒精车间工作,担任中层管理干部。
王明爱,日籍人士,1950年与其夫樱井安藏一起调入华北酒业专卖公司实验厂,1953年与其夫一起回国。她也是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产品检评的参与者。
➋
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幕后
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参评的产品数量并不多,从全国各地选送了103个酒样,其中白酒19个、黄酒7个、配制酒28个、药酒24个、葡萄酒16个、白兰地9个。不过没有啤酒酒样,因为当时啤酒的接受度还不是特别高。
103个酒样都交给北京东郊酿造厂的研究室来进行质量检评,研究室还专门腾出了一间房储存这些酒样。最终,从103个酒样中,评选出了国家名酒8个。其中有白酒4个——茅台酒、泸州老窖特曲酒、汾酒、西凤酒;葡萄酒3个——张裕玫瑰香红葡萄酒、张裕味美思酒、张裕金奖白兰地酒;黄酒1个——绍兴鉴湖加饭酒。
本次评选标准有4项:
质量符合标准,百姓喝着放心的酒;
知名度高,非常受百姓欢迎的酒;
流通性好,百姓家喻户晓的酒;
工艺有特殊性,不易被仿造的酒。
这些标准是根据朱梅的提议,由他与研究室的人员共同研究提出,由王秋芳执笔成文,题目为《中国名酒分析报告(八大名酒)》。该报告作为建议稿上报给中国专卖事业公司及第二届全国专卖会议审定,后经会议和领导讨论,同意该报告的内容与结论,八大名酒由此确立。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届全国评酒会评出来的四大名(白)酒也极具代表性,茅台酒代表了酱香型白酒、泸州老窖代表了浓香型白酒、汾酒代表了清香型白酒、西凤酒代表了凤香型白酒,这充分说明这次全国评酒会是有预见性的。
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客观公正评选出来的中国名酒也经历了历史的考验。这届全国评酒会,5个检评人员中有4位都是红星酒厂的,但是红星二锅头并没有入选中国名酒,原因在何?
因为当时的红星二锅头主要在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地区流通,还没有在全国销售,这一点不符合评选的标准。由此也可以看出来,第一届全国评酒会的客观公正。
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品质检评工作也是十分艰苦的。当时,为了能够按期完成质量检测工作,参与评酒的工作人员都是住在厂里,白天、黑天连轴转工作。有一次,王秋芳在做化验检测的时候,不小心溅起了硫酸到眼睛里,当时就看不见了,大家赶紧找车把她送到医院,经过抢救才没有影响视力。
➌
打出“为人民酿好酒”的旗帜
第一届全国评酒会是成功的。据王秋芳回忆,评比结果公布之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在港澳地区也备受关注,这让更多人知道了中国名酒这个概念,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实际上,对于第一届全国评酒会的重要意义,行业专家、酒业同仁们都有非常准确的评价。在我看来,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作为酿酒行业第一次举办的全国性评酒会,具有三个重要意义。
首先,第一届全国评酒会打出了“为人民酿好酒”的旗帜。评比的目标就是让人民喝上好酒。从评比的标准来看,要选群众喝着放心的酒,受群众欢迎的酒,群众家喻户晓的酒,这些都体现了鲜明的群众观点和人民视角。
其次,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倡导了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理念,弘扬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指明了质量强企的发展方向。纵观酒业70年发展历史,无论情况如何变化,产品质量始终是强企兴业的基石;无论市场竞争如何激烈,最根本的还是产品品质的竞争。
最后,第一届全国评酒会还体现了市场的观点。评比标准之一就是市场流通性,要求参评的产品必须是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倡导了全国化市场的理念。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还没有市场经济的概念,但是以朱梅、王秋芳等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已经考虑到市场的层面,对酒业后来积极投身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启蒙作用。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促进了酒业的发展,到1953年,酿酒行业产量较1952年已经增长了1.5倍,到1958年产量就突破了100万吨。时至今日,中国酒业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而中国名酒企业也为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举行7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节点上,中国名酒企业再次相聚北京意义重大。
瞩目酒业在新时代更高质量发展,我寄语名酒企业:要继续发扬名酒精神,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热盼中国酒业,为消费者美好生活助兴,为经济、社会和文化繁荣出力,为实现中国梦干杯!
作者介绍:吴佩海,酒文化专家、行业观察家,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顾问、原副总经理,与王秋芳等第一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共事多年,公开发表有《酿酒女杰王秋芳—承受一切 酿造理想》《首届全国评酒会,那些鲜为人知的珍贵记忆》《参加过开国大典的酿酒女杰》等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回顾性文章。
#中国名酒品牌70周年(点击链接可阅读原文):
1. 中国名酒,请铭记这70年
5. 450倍!
10. 一枚承载名酒70年力量的LOGO,蕴含着怎样的力量?
12. 王建英撰文回忆:我亲身见证了第三、四、五届全国评酒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