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第22届中国(四川)新春年货购物节,王恒丰像往年一样,逛逛这边、瞧瞧那边,看起来轻车熟路。


作为这场年货节最初的倡导者,22年过去了,老爷子依旧充满感情。他不出席开幕式剪彩这样的仪式,但每年必定要到展馆逛逛,随着人流穿梭于各个展位,看起来就像一位普通老头儿,几乎没人注意到,这是曾经的四川省副省长。


来到五粮液展位,展品包装上的一个“酱”字令他精神一振。旁人或许无法理解,但那一刻他真的有些激动,端起工作人员斟满的酒便品尝起来。当一口酱酒在他的舌尖漾开,记忆也被拉回到1998。


▲仙女献酒品牌中心工作人员在四川年货节上向原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恒丰、原省经信委主任余国华介绍五粮液股份公司陈酿仙女献酒15酱发展情况。



“老王”在1998


1998年11月,第一届“中国四川名酒文化节”在宜宾举行。那是川酒发展史上颇具纪念意义的时刻,当时被媒体称作“古老酒业,迈出新步伐”,代表着以酒文化引领白酒产业健康发展的新思路。


这场盛会期间,时任四川省副省长的王恒丰和五粮液董事长王国春“谋划”了一件大事。王恒丰对王国春说:“咱们有自然条件、有资本实力,社会也有需求,有没有技术搞上去,这是关键。”


原来“二王”正在探讨酿造酱香型白酒的相关事宜。面对王恒丰的建议,王国春说,技术是有的,很多都有生产,只是没有创出品牌。


彼时的五粮液,年销售收入达到28.14亿元,净利润5.53亿,两项指标连续四年稳居白酒行业榜首。谁也未曾料想,以浓香起家的“白酒大王”会在此时发力酱酒研发。


然而这次交谈过后,五粮液真的开始组织力量集中搞技术,并于1999年世纪之交,投产了第一批1.8万千升酱香白酒,其建成的酱酒车间是当时单体最大的白酒酿造车间,员工超过千人。


据王恒丰回忆,第一批酱酒出酒后,他到五粮液酒厂品尝过。新出的酱酒酱味纯正,但口感比较清淡。在此基础上,五粮液请来专家来继续搞研究,希望从技术层面提高四川酱酒的品质。


19年过后,当他在四川年货节的展厅里尝到五粮液股份公司的酱香产品15酱,接触过不少仁怀酱酒的他心中一喜。谈起这款酒的口感,他说“酱味纯正,但风格淡雅,浓而不腻、香而不妖,回味甘甜。”甚至从中喝出了“不骄不躁”的感觉。




花旦不能自己唱一台戏,

酱酒为什么是“青衣”?


川酒作为四川省名片,更是宜宾、泸州等地市的支柱产业,王恒丰身上集中体现着川人对川酒的特殊情感。


他本人生于白酒世家,打从清代雍正年间,祖上便开始做酒,祖祖辈辈几代人经营着丰谷酒。长大后他参加工作,后来从事经济管理相关岗位,又恰好分管过酒水行业。他对酒本身有着深厚的理解,再加上职业背景,于是对川酒产业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见解。


1998-1999年,中国白酒可谓“全国上下一片浓”。1999年,五粮液销售收入33亿元,进一步巩固了浓香型白酒的“霸主”地位。接下来的10年,后来被视作中国白酒史上的“浓香十年”。相比之下,那时的酱香型白酒要小众得多。


然而,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王恒丰却好像就看到了丰富品种的重要性。“对五粮液来说,浓香是花旦,酱香是青衣”,他说,“行当不同,消费者各有所好,要是舞台上全是花旦,这台戏还怎么唱?”


丰富品种的诉求指向的是酒类香型和消费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王恒丰口中的“这台戏”是基于一个更多元、更包容、更开放的白酒消费市场。而从最近10年的白酒行业走向来看,他当初的判断基本得到了应验,酱香酒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份额越来越大,受众更广的大众酱香迎来新时代。


不仅如此,更多的白酒香型出现、葡萄酒大幅增长、进口酒市场繁荣发展,舞台上的角色越来越多,戏也越唱越精彩。


对王恒丰来说,当初萌生搞酱酒的构想,除了丰富川酒品种的核心诉求,还考虑了酿造的可行性,“红粮和小麦都很好,自然生态很好,有红色砂岩”,在他看来,酿出“白酒大王”的这方水土,同样具备酿造酱香酒自然的条件。


四川本就是“酿酒的天堂”,良好的气候、水土、生态环境和优质的酿酒原料为川酒的品质奠定了重要基础,甚至成为川酒最大的优势。那里地处中纬度地带,气候温和湿润,日照量少,长年温差不大,极适于酿酒微生物繁衍。此外,四川隆昌、泸州、宜宾等地盛产优质糯高粱,颗粒饱满,淀粉含量高,并且几乎全是支链淀粉,吸水性强,易于糊化,出酒率和酒质远远超过粳高粱。


因为这样的研发历史和自然条件,王恒丰如今尤其强调,五粮液股份公司15酱应该算作酱酒中的一个新品种,与茅台、郎酒和而不同。“它不是邯郸学步,而是自主研发,19年研发中建立了鲜明的自身特色。”



老领导的锦囊,

“混合打法”和“逆思维”


对“酒鬼”和“吃货”来说,四川是最值得朝拜的地方之一,那里诞生了“六朵金花”,川菜更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遍地开花。一波波来自舌尖的快感圈粉了各路好汉。


然而,无论是川酒还是川菜,他们的明星气场都不全是天生的,川人在生产研发和产品推广上的不懈努力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四川省首届举办川酒文化节,通过酒文化的力量促进川酒产业发展,在当时可以算作实打实的创新之举。


事实上,无论是在技术创新、品质把控,还是渠道模式上,创新都是川酒发展向前的驱动力量。早在1978年,五粮液便尝试引进气相色谱仪等化学分析设备,可以算作质量把控上的超前之举。到了90年代,五粮液又大胆提出了总经销模式,并通过这样的渠道创新坐稳了“中国酒业大王”的位置。


王恒丰说:“创新是川人精神,也是川酒的精神特质和发展特点。”到了现在,经过19年的研发和生产,五粮液酱酒如何通过创新思路打开市场,他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川酒为什么不能借鉴川菜呢?中国加入WTO之初,川菜远达不到今日这种随处可见的景象。王恒丰那时指出,今后川菜发展要走“三名、三高”的道路。“三名”即发展名店、培养名师、推出名品,“三高”则指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管理水平。


川菜培养名师名厨,川酒则应该培养明星级的酿酒师。同时,川酒同样需要讲好“名品”的故事,比如在五粮液的几号车间酿造、由什么样的班组工人负责,乃至工艺的研发故事这些都可以讲好,同时也要强化川菜和川酒的融合发展。


王恒丰认为,宜宾与茅台镇气候环境不一样,四川酱酒不同于茅台的浓郁,淡雅风格比较突出,但这或许正符合现代人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口感偏好。在此基础上,五粮液应该做好“控”的工作,控制数量,做出稀缺性,把“控”的事情说清楚,把五粮液股份公司15酱作为“藏品”来打造。


近期来看,五粮液股份公司15酱把海外市场作为推广重点。伦敦时间2018年5月29日,为纪念为王储查尔斯王子赞助英国爱乐乐团40周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英国白金汉宫举行皇室庆典。庆典上,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15酱作为赠礼,被英国王储查尔斯亲王收藏。


而基于消费者“沿海学国外,内地学沿海”的心理,王恒丰提出,可以尝试先去国外打开声誉,然后到沿海,再从沿海到内地。


在消费者培育上,五粮液股份公司15酱主要倚靠大量组织小型品鉴会,在一些市场,品鉴后的购买率超过80%。五粮液股份公司15酱也在开展更深层次的消费者体验,比如平均每周都要接待3批回厂游。


据了解,仅在山东市场,年初至今五粮液股份公司15酱已经销售过亿。在日照,有的经销商刚刚接触这款产品,拿了1000箱酒一个半月就开始补货,现在销售额已突破2000万。19年前埋下的种子,好像已在开花结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