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云酒头条 从全区层面统筹推进葡萄酒产业发展,宁夏又有新动作。 10月18日,宁夏自治区政协召开“深入挖掘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助力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专题协商会。会议提出,自治区党委把葡萄酒产业作为“六特”产业之一,对相关工作作出明确要求,要充分认识葡萄酒产业在促进我区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挖掘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加大培育宣传力度,不断增强葡萄酒品牌竞争力和市场辨识度。 这意味着宁夏葡萄酒产业新的“文化觉醒”,而培植其成长的土壤,或许是近三十年来的技术积累与产区建设。 1994年,银川城迎来了一场盛会——第四次全国葡萄科学讨论会。 “把发展优质葡萄原料基地和酿造优质葡萄酒的视野聚焦在大西北的一些地区是正确的。”在这场后来被视为葡萄酒产业标志性事件的会议上,时任西北农业大学教授的贺普超,将国人追寻优质葡萄与高档葡萄酒的目光,牵引至辽阔的大西北。 他认为,西北地区是生产优质葡萄和酿造高档葡萄酒的“最佳生态区”。这个论断为宁夏葡萄酒产区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这颗种子,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生根发芽,孕育了中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诞生了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酒庄,也孵化了中国葡萄酒的自我意识、见证了中国葡萄酒的自我觉醒。 截至2023年,宁夏葡萄酒产区已达到60.2万亩,占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近40%。不仅涌现出了一批破土而出的本土企业,还吸引了保乐力加、张裕、长城、王朝、华东等大企业落户宁夏。 在市场整体分化调整的背景下,2023年贺兰山东麓产区营业收入增长了80%,今年上半年增长了7%。 “中国红酒要打出中国自己的牌子。”多年以前,葡萄酒业泰斗郭其昌曾对河北昌黎葡萄酒作出如此寄语。 如今,郭其昌对国产葡萄酒的建议依旧振聋发聩。 尽管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具有得天独厚、独一无二的自然禀赋优势,但是在产业发展之初,也经历了“水土不服”的阵痛。 “初期,宁夏曾一度照搬照抄别人的种植方式,简单移植别人的酿造技术,复制借鉴别人的开发模式,却没有酿出好的葡萄酒。”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梁言顺曾表示。 1997年,宁夏决定将葡萄酒产业作为六大农业支柱之一重点扶持,并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省级葡萄产业协会——宁夏葡萄产业协会。由容健担任会长,王奉玉担任秘书长,张静担任副秘书长。 宁夏葡萄酒真正开启自我创新与品牌塑造,是在2005年左右。 退休后的容健、王奉玉,和年轻的张静一起在这片荒芜之地种下梦想,建起了一座酒庄——贺兰晴雪。 ▎贺兰晴雪酒庄(图源:银川文旅) 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采用了半手工劳作、开垦土地,栽种下第一批葡萄。 贺兰山下、风雪交加,却孕育着希望的种子。 年轻的张静,怀揣着对葡萄酒的热忱,远赴中法两国农业部门的合作项目——中法庄园,师从首席酿酒师李德美。 到了2009年,贺兰山东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葡萄颗颗饱满,质量上佳。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李德美心中萌芽——让“贺兰晴雪”走向世界舞台。 但报名参赛之路并非坦途,当酒庄试图在英国《品醇客》杂志举办的世界葡萄酒大赛中一展身手时,竟发现宁夏都不在产区的选项中。 一番波折后,终于得以参赛,而接下来的故事,中国葡萄酒业都很熟悉了,这个小小的酒庄拿下了中国葡萄酒历史上的最高奖项。 2011年的伦敦,当颁奖典礼的灯光聚焦于“贺兰晴雪”2009年份的加贝兰葡萄酒,宣布其荣获最高奖项的那一刻,整个会场为之震撼。 世人方知,中国有个宁夏,中国也能酿出品质卓越的葡萄酒。 至此,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产业如骏马般奔腾向前,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 就在不久前,宁夏特色优势产业推介会在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举行,贺兰山东麓的佳酿赢得了海外嘉宾的赞誉;而在银川综保区,一箱箱产自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也通过新通关模式,远销香港、澳门和新加坡。 贺兰山东麓的名字,在世界葡萄酒地图上愈发闪亮。 三十载风雨,以“贺兰晴雪”为起点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已蜕变成为高质量、国际化的象征。 超过60家酒庄的佳酿,在品醇客、布鲁塞尔、柏林等国际大赛上摘得1700余项大奖,占据全国获奖总数的六成以上,贺兰山的酒香,飘向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讲述着中国葡萄酒的传奇故事,让郭其昌那一句期许成为了现实。 如今,在贺兰山东麓,酒庄的密集度已经不低于波尔多或者纳帕谷。 “不要戴洋帽子了,把自己的葡萄酒搞上去。要千方百计把酒卖出去,把市场调查搞好,使中国的葡萄酒能稳步发展。” 郭其昌先生一句不戴“洋帽子”也指引了宁夏葡萄酒的发展之路。 如今,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酒庄庄主,都越来越深刻认识到,要建立自己产区的葡萄酒话语体系。 着眼于“当惊世界殊”这一定位,宁夏的酒庄开启了各自的探索。 在长城天赋酒庄的智慧葡萄园,传感设备实时收集数据,记录着葡萄的生长轨迹。据酒庄技术质检部经理助理介绍,他们是产区最早将‘智慧’植入葡萄园的酒庄之一,通过大数据建立起酒庄的农资数据库、气候数据库、虫害数据库,实现原料生产全程可追溯、病虫害防控提前预警。更能够通过产品唯一身份证标识信息,实现生产端到市场端信息可追溯。 ▎长城天赋酒庄(图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在宁夏农垦玉泉营农场有限公司、宁夏张裕龙谕等酒庄,已经运用了一款全流程管理酿酒葡萄生长周期的机器人,代替传统人工和机械,完成出土、打药、修剪、除草、埋土等环节,让酒庄主们能够精准掌握风土,酿造出属于贺兰山东麓的独特风味。 科技创新,让酒庄有了更恒定的标准、更统一的质量。而除了纯粹的技术层面,宁夏葡萄酒还产生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对自我风格的坚守与创新。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联盟理事长苏龙表示:“鼓励酒庄酿出自己的风格,做精品葡萄酒,是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方向。” 例如,留世酒庄,那瓶被米其林餐厅青睐的佳酿,是父亲与儿子两代人接力的结晶;蓝赛酒庄,打造了一所独一无二的中国风建筑,除了酿葡萄酒,还在白兰地等领域深耕;海悦仁和,在葡萄园种下马尔贝克、黑比诺几个冷门品种,在国际赛事中拔得头筹;博纳佰馥,号称最“佛系”的酒庄,以年产仅1万瓶的产量,赢得了无数爱酒之人的欢迎;夏木酒庄将“自然农法”融入到了酒庄的每一个细节…… 夏木酒庄的创始人张湃认为,大家做酒庄,并不是纯商业的思考,而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酒庄和葡萄酒去做一个表达。 进入新世纪,我国葡萄酒产业一路高歌猛进。 甚至,中国一度成为国际上第二大葡萄种植国、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第十大葡萄酒生产国,是世界上重要的葡萄酒产销国家。 然而,近年来葡萄酒产业规上企业数量和营销额均大幅下降,上市公司业绩也普遍承压。 “葡萄酒产业,目前而言产业相对比较低迷,这是事实。”日前,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在2024世界名酒价值论坛上表示。 如今,中国葡萄酒行业规上企业数量已由顶峰时期的200多家下降至104家,营收也由顶峰时期的400多亿下降至现在的90亿左右。 财报显示,葡萄酒上市公司业绩整体承压,10家企业中仅有2家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7家处于亏损状态。 针对现状,业内众说纷纭。有人觉得是没有形成消费场景,有人觉得葡萄酒文化根脉不清晰,还有人觉得国产葡萄酒的性价比不高…… 但即便如此,认认真真种葡萄、精益求精酿好酒、扎扎实实做品牌的产区,仍会突出重围。 例如,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了80%,今年上半年在行业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增长7%。 “增幅收窄了,但仍然是增长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文学慧说道。 她表示,产区将继续致力于高标准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坚持酒庄发展模式,酒庄基地一体化经营,走好酒旅融合发展之路和推进文化建设。同时,政府出台了产区发展保护规范和条例,并制定了酒庄管理制度和扶持政策,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宁夏,在贺兰山东麓,始终都有一群人坚信自己产区的优势,承载了葡萄酒从业人员的梦想和希望,坚信着假以时日“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显然,葡萄酒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 数据显示,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的发展还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产业发展为7万移民提供了13万个就业岗位,带动工资性收入10亿。另外,60万亩的葡萄种植面积,其中40万亩在戈壁滩上,昔日的荒芜之地如今变成了新绿洲,为西北地区的环境改善作出重大贡献。 “16年前这里还是荒芜的采砂场。”贺兰山下,宁夏志辉源石酒庄总经理袁园感慨。而一个把戈壁滩变成了新绿洲的梦想之地,无疑将会给行业带来更多希望。 “中国葡萄酒,一定会再次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文学慧和产区的人们始终如此认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