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繁荣、变化、创新、破立,都是酒业的常态。
云酒头条编辑部(微信号:云酒头条)辑选2021年中国酒业十大新闻,回顾酒业年度现象,展望行业未来走向。
➊
市场趋冷静
结构性调整不改酱酒大势
2021春糖,“酱酒”成为绝对的主角。酱酒之热,品类之盛,已成大势。从上半年酱酒的火热态势,到下半年监管层约谈、贵州各级政府出台政策举措,酱酒市场日趋理性,结构性调整加速酱酒洗牌、提升整体健康度。
2021年6月,遵义市酒业协会、仁怀市酒业协会发布通告称,为了推动酱酒产业发展,全面清理贴牌酒生产。(详见《清理不规范贴牌酱酒,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
8月,仁怀市工业和商务局发布的《关于严格规范白酒企业生产经营相关工作的紧急通知》,规范酱酒发展。(详见《酱酒贴牌,入局还是撤场?》)
8月2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监竞争局召开白酒市场秩序监管座谈会,针对资本围猎酱酒问题和茅台酒价格控制等问题,旨在维护白酒行业秩序。(详见《独家现场:全行业关注的“白酒约谈”,核心内容来了》)
中秋国庆“双节”前夕,飞天茅台散瓶售价一度超过3000元,原箱单瓶售价更逼近4000元,此后价格有所回落。从渠道到一线终端,“酱酒还热吗”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关于是否还热的确定性答案是。目前,酱酒市场的规模仍将持续扩大,酱酒仍是最佳的白酒投资方向。酱酒热向酱酒头部热进阶。随着龙头效应凸显,酱酒依然会持续热,但不再是整体热,而是头部热。2022年,将是酱酒“深蹲起跳”的关键节点。酱酒在回归理性下,消费者需求仍是稳步增长,中长期看依然是最好的赛道。
小嫚点评:“酱”温正在趋于理性,2021年下半年酱酒的清库存、抛货、贴牌滞销等现象都是降温的表现,而降温意味着酱酒的健康升级,消费者更加理性。只有通过降温这一“优胜劣汰”的过滤器,酱酒行业才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下半场。
➋
约谈白酒
监管层高度关注白酒市场秩序
8月2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监竞争局召开白酒市场秩序监管座谈会(详见《独家现场:全行业关注的“白酒约谈”,核心内容来了》),五粮液、洋河、舍得、水井坊等知名酒企,以及酒类流通超商怡亚通等参加了座谈。
在时长约三小时的会议中,主要话题围绕“维护酒类行业正常秩序”,而并非“问责”、“加压”等内容。
此次约谈体现了宏观层面对白酒产业发展的导向性态度,即支持发展和规范引导。
2021年,还有一系列体现这种导向态度的新规新政出台。
2021年1月,2021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商品规范申报目录》出台,其中第二十二章“饮料、酒及醋”中,对葡萄酒、威士忌、朗姆酒等多个品类的申报要素进行调整,进口酒原瓶、原液乱象将终结。(详见《国家再出新规,进口酒原瓶、原液乱象将终结》)
12月14日,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网站贴出《省市场监管局等五部门关于加强白酒生产许可事中事后监管严格依法实施主体退出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12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征求《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指出,白酒标签不得标注“特供”“专供”“专用”“特制”“特需”等字样。(详见《新增11条、7000字,新版<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新”在哪?》)
小嫚点评:监管几度收紧,标准更趋细化,政策完善之下,将实现酒类生产与市场的正本清源,改善行业长期以来泥沙俱下的局面,长期利好酒业。
➌
白酒国标史上第二次大修订
2021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重新对白酒的定义进行了规范。这是继1994年第一次发布、2008年第一次修订后,《白酒工业术语》迎来史上第二次重大修订。
《标准》一是明确白酒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将调香白酒从白酒分类中剔除,明确其属于配制酒;二是明确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2022年6月1日,白酒“新国标”将正式实施。(详见《调香白酒被剔除、不准用添加剂……新国标影响有多大?》)
小嫚点评:新国标出台,影响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将加速分化,增强产业集中度,长远而言将为产业创造“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助力白酒产业行稳致远。
➍
投融资热度不减
资本与酒业的深度博弈
中国资本市场从未如此因白酒而“躁动”。这一年,上市公司涉酒的消息不断传出,中恒集团、吉宏控股、众兴菌业、中锐股份、来伊份、*ST宝德……宣布或被传出饮酒(并购白酒资产)的上市公司便有数十家之多,相关企业市值增长也较为明显。(详见《涉酒即猛涨?上市公司饮酒图鉴.jpg》)
在产业发展稳定向好的情况下,白酒的资本热度高涨,全年内有较大影响力的资本事件超过30起,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资本进入酒业赛道。
资本投资酒业,可以得到较高的回报,拥有不错的资产;而酒业获得资本投资,不仅可以得到资金上的帮扶,还将带来认知上的提升,最终实现双赢。
小嫚点评:2020年是资本布局酱酒的一年,而2021年资本对酒的青睐更广泛、多业态地遍及整个酒类行业,其中几只白酒股的表现可用“惊艳”来形容,资本助力酒业更具活力。在监管层强调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和不当套利的大背景下,酒业与资本的结合,最终追求的一定是双赢的结果,而非一方的短期逐利。
➎
茅台、洋河、汾酒换帅
2021年2月23日,张联东当选洋河股份新一任董事长,一系列新的战略思考不断出现。(详见《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名酒之名,“名”在价值回归和格局引领》)
8月30日,贵州茅台公告称,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相关文件,推荐丁雄军为公司董事、董事长人选。(详见《丁雄军挂帅,会给茅台带来什么?》)
12月19日,山西汾酒发布公告称,12月17日公司董事会收到董事长李秋喜的书面辞职报告,袁清茂出任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山西汾酒党委书记。(详见《汾酒新掌门袁清茂是谁?》)
小嫚点评:茅、洋、汾之外,五粮液、泸州老窖也在2021发生人事变动。头部酒企“换帅”,意味着行业领头羊们可能迎来新的发展基调,影响全行业之走向,如丁雄军“务实”的思路,张联东的“四个主义”,袁清茂为汾酒提出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➏
推超高端新品、注资景芝
华润高端化、多元化并进
5月24日,华润雪花啤酒超高端新品“醴”正式上市,每瓶999毫升,两瓶礼盒装起售,价格999元。(详见《雪花玩儿大了,“醴”还能算啤酒吗?》)
“有人认为引进喜力后,是喜力在承担雪花啤酒高端化的主要任务,这当然是错得离谱的”,侯孝海强调,“在我们的4+4阵营当中,销售增长最快的是中国品牌,国际品牌增速也不错,但是没有中国品牌增速这么快”。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强大,中国新一代的消费人群的消费视野已经向国货自信、全球视野迭代,而这也意味着全球化品牌就代表高端化的固有认知,已经一去不往返。
三个月后,在华润啤酒发布签订投资协议公告之后,其旗下华润酒业与景芝酒业举行合作签约仪式(详见《注资景芝背后的酒业资本大局,这是华润的“眼”和“手”》),继汾酒之后,华润在白酒板块再落一子。
资料显示,华润酒业成立于2020年12月11日,法定代表人为华润啤酒首席执行官侯孝海,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是华润啤酒旗下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华润啤酒进军白酒板块的运作实体。
在签约仪式上,侯孝海表示:“我们决定在‘十四五’期间开始进入酒类多元化战略,关注选择非啤酒类饮品的发展机会,包括白酒、红酒、黄酒,威士忌等品类,发掘潜在的协同效应。”
同样是在2021年,青岛啤酒也在多元化业务上加强布局,啤酒巨头们的战略格局,正一步步突破业界的预期。巨头们多元化一方面解决了谋求高端化发展的新突破口,另一方面及时洞察消费动向,进一步扩大消费群体,获取消费增量。前三季度,主要啤酒企业均取得了较高的业绩增速。
小嫚点评:在传统认知中,国产啤酒高端化难抵国际品牌。而从雪花、青啤的实践看,今年上半年,两家高端产品业绩增幅达到40%及以上,高端化效果逐步显现。从种种迹象来看,景芝白酒只是华润啤酒多元化赛道的起点,这条多元化赛既包括酒种品类的多元化,又可能发展为业务形态的多元化,使雪花啤酒由一个产品品牌,逐渐成为一种商业生态。在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引领下,“啤染白”为代表的的啤酒企业多元化成为新的潮流。
➐
全球首个
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举办
这是全球酒业与资本对接会、全球酒类创业创新平台。
12月10日-13日,2021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在海南海口召开,来自酒类生产、流通、配套、创意、设计、营销、品牌、技术、会展等领域,以及投融资、汽车、无人机、互联网+等跨界人士在内的1327位嘉宾参会。其中包括15个酒类产区、协会、创新园区;537家合计销售规模超3600亿的酒类企业;101家合计管理资产超过17万亿的投融资机构;53家全国及地方主流媒体。(详见《2021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开幕!中国酒业,领先于世界》)
在酒业创新迭代、突破升级的过程中,一个汇集全球酒业领先思维与发展水平的平台,出现于海南,为酒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和多元价值。
小嫚点评:落子海南的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这是一次殊为不易的全球之约,顶流嘉宾齐聚大会,共创了酒业营销、产品、技术、创意、投融资等前所未有的合作发展平台;100+演讲嘉宾奉上了行业最前沿的趋势、内容和实践,酒业创新与投资的闸门徐徐打开。最前沿的思想与技术碰撞、酒业的跨界思维与产业融合,令这场酒业大会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➑
“珍品茅台”上市
高端酒空间再度打开
12月29日,53%vol500ml贵州茅台酒(珍品)上市,这是定位于精品茅台酒与陈年贵州茅台酒(15)之间的一款超高端产品。(详见《时隔35年,茅台第一款高端酒上新了》)
产品发布会后,其很快便被市场追高至8000元/瓶以上,后有所回落,市场预期“珍品茅台”将把高端白酒标杆价格拉升至5000元至6000元水平。
小嫚点评:高端白酒甚至整个高端酒类产品的价格空间已经基本打开,高端消费需求已经释放和表现出来,并且正在逐渐扩大,一条新赛道开始逐渐浮现,这是代表产品力、品牌力最高层的赛道,其竞争结果将对品牌间的整体竞争产生极大影响。
➒
帝亚吉欧、保乐力加在华建厂
洋酒从产地落户销地
11月2日,帝亚吉欧在云南投资5亿元的麦芽威士忌厂破土动工,生产中国原产的麦芽威士忌,这是帝亚吉欧在中国投资兴建的第一家单一麦芽威士忌酒厂,预计将于2023年建成。(详见《帝亚吉欧云南设厂,目标是中国本土的“世界级”》)
四天之后,国际洋酒巨头保乐力加宣布其位于四川省峨眉山的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揭幕,首个在华投资兴建的麦芽威士忌酒厂正式投产运营,保乐力加计划在十年间为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投资10亿元人民币。(详见《帝亚吉欧、保乐力加同月在华官宣,对手戏来了》)
除了两大洋酒巨头之外,澳大利亚富邑集团与12月表示公司考虑在华建立生产线,使用当地葡萄为原料生产奔富葡萄酒,重新建立在华销售市场。(详见《拟在华生产,富邑曲线做“奔富”?》)
近年来,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酒业消费增长的中心,而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这里的产业中心地位也正在显现。
小嫚点评:酒业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范围,而是一个关乎酒类市场国际化,酒业发展全球化的课题。一方面,是国内酒类市场的国际元素越来越丰富,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纷纷入局,烈酒多品种“全会化”的营销竞争格局逐渐清晰;另一方面是中国酒企要为走出国门、全球化营销做好准备,熟悉国外重点酒类消费市场的管理、模式等特点,熟悉酒类品牌在国际市场营销竞争的规律和趋势,储备自身的能力和人才,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➓
中国葡萄酒持续低迷
走出低谷仍待时日
2021年9月,葡萄酒智情机构(Wine Intelligence)公布全球葡萄酒市场报告《2021年全球指南》。报告显示,2021年度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葡萄酒市场,而中国的排名出现了严重下滑,由原先的第4位跌至第17位,从“增长”型市场跌至“新兴”葡萄酒市场。
报告从侧面印证了目前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表现。相较于2020年,尽管一二三季度葡萄酒上市公司呈现两位数甚至三位数业绩增幅,但仍然难以扭转整个葡萄酒行业低迷的表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为130家,酿酒总产量为41.33万千升,同比下降6%;完成销售收入100.21亿元,同比下降29.82%;实现利润总额2.59亿元,同比下降74.48%。规上企业中亏损企业40个,企业亏损面为30.77%;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4.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6.55%。
中国酒业协会预测,2021年中国葡萄酒产量达50万千升、销售额达到150亿元、利润达10亿元,中国葡萄酒会实现触底反弹。(详见《这一次,葡萄酒真的探底了?| 财报的秘密③》)
小嫚点评:与白酒的销售额、利润、销量等指标对比,如果说“白酒选手是在标准的泳池中,葡萄酒则处于小池子里”。两者在市场体量上的差距依旧十分悬殊;葡萄酒与白酒的消费场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在关键的业绩指标上,如果把张裕拿掉,剩下约2.12亿元亏损是由其他的129家企业来分担的,这是目前中国葡萄酒行业的现状。2021全年业绩数据还未公布,但从渠道、市场的表现看,葡萄酒走出低迷仍待时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