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2022年特别打造的《中国风物大集》在烟台张裕酒博物馆开拍。
据了解,《中国风物大集》是以地域特色物产为入口,展现中国之美、物产之丰,打造“原产地风物”IP。第一季内容聚焦在葡萄酒及葡萄酒文化之上。
作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发源地的张裕,自然是起点。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受邀参与了节目录制,在张裕酒博物馆中品读百年葡萄酒文化。
➊
单霁翔为何而来?
“其实张裕我很早就想来了。”
在参观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时,单霁翔表示,张裕是中国酒文化的骄傲,更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骄傲。
博物馆是传承人类文明、展现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作为博物馆界的“大咖”,单霁翔对博物馆和文物有着深刻的见解与深厚的情怀。对于承载了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他始终充满期待。
一座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串联起中国葡萄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9月,张裕酒文化博物馆进行了第四次的升级迭代,以“智能互动+数字化”现代展馆技术实现了焕新,为中国第一座世界级葡萄酒博物馆注入了新活力。
在张裕股份总经理孙健的陪同下,单霁翔在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了解了张裕实业报国的梦想、敢为人先精神,以及跨越三个世纪非凡历程后、从容平视世界的底蕴和自信,并从自己的视角给出了建议与评价。
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大金奖奖牌前,单霁翔表示,应当格外保护好这件难得的文物;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百年地下大酒窖,他又谈到:“故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我们算同行。”
此外,单霁翔还在布鲁塞尔获奖展示区域,登上领奖台上“穿越时空”拍照打卡,并发表“获奖感言”:“非常非常高兴能来到布鲁塞尔拿这个奖。”在互动道具前自问自答,风趣幽默的他表达了他对张裕葡萄酒的印象——“你觉得张裕的酒好不好?嗯,我认为非常好”;在个性化互动时,他亲手制作了一瓶白兰地,并进行了装瓶、锤入瓶塞、贴酒标。
➋
张裕的“风物”
对于《中国风物大集》在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开拍,单霁翔表示,这有助于将张裕的风物传播到更广阔的地方,传播到千家万户去。
什么是张裕的“风物”?
在单霁翔看来,风物就是风景和物品加在一起。风景是人们看到、感受到的大千世界,或是有形、或是无形;物品是可以接触到的实实在在的实物。二者结合,正是今天文化遗产保护所追求的目标。
风物代表各地具有极高价值的优秀特色产品,如张裕葡萄酒、张裕白兰地等,不仅是酒业知名品牌,也是备受消费者喜爱的家庭饮品。
其中所蕴含的中国精神与传统,体现着5000年的文明积淀与文化追求。
走过130年历程的张裕,拥有与烟台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文化记忆。作为起步最早的葡萄酒产区,烟台在自然环境上得天独厚,适宜葡萄种植,地理位置与工商业环境为葡萄酒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土壤,较早地形成了完善的葡萄酒产业链。
在此过程中,处处都有张裕的影子。
创始人张弼士“生为中华民子,当效力于中华民众”的经营理念,也指引张裕书写、见证着中国民族工业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征程。在张裕酒文化博物馆中,便展示了其艰苦奋斗、艰苦创业,为国争光、走向世界的历程。
这或许就是《中国风物大集》所要呈现的风物。
“这个节目能够把我们传统文化积淀与传承的重要性讲出来,相信会是一个大家都很喜爱的节目。”单霁翔说道。
➌
中国葡萄酒
要有自己的定位与标准
一个月前,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焕新升级之际,曾有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有利于更好地讲述中国葡萄酒故事,传承中国葡萄酒历史,助力中国葡萄酒构建“自己的表达体系”。
这与单霁翔的观点不谋而合。
他认为,中国葡萄酒要做出自己的风味。河南一处考古遗址中,出土了7000多年前的葡萄籽,经论证,彼时的中国就已经在利用葡萄制造饮料了,后来的《诗经》《汉书》里都有记载。
当下,葡萄酒酿造工艺多是西方标准,但西方对葡萄酒口味的定义不见得适合中国。因此,单霁翔建议,“张裕应有自己的标准与定位”。
事实上,这正是张裕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正因如此,张裕才能够在130年的发展历程中奋力前行,带领中国葡萄酒回归本心,构建中国葡萄酒的价值与文化表达。
龙谕的出现,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诞生于2013年的龙谕,在2022年发布了新酒标。
新酒标的设计极具东方韵味——传统隶书改良的“龙谕”二字,圆润大方、刚劲有力;印章图形承载了品牌名和产区名,更具传统文化风姿;巍峨的贺兰山和奔腾的黄河水,以蓬勃之势融于一幅画卷,山水之间有龙盘旋,蓄势待发。
这表明了龙谕正在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感与精神,彰显中国葡萄酒的品牌自信。
对此,单霁翔表示,龙谕的龙“有我们中华民族龙腾虎跃的精神”。
10月27日,张裕发布了三季度报,报告显示,公司主营收入 28.11 亿元,同比增长 5.23%。这一成绩再次彰显了中国葡萄酒在严峻的客观形势下所具有的韧性,体现的正是“龙腾虎跃的精神”。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