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行至清明,树木抽芽,百花开放。

大地一片新绿,万物乘上了春天的列车,呈现出一片杏雨梨云的繁盛景象。

《岁时百问》中这样解释清明节气:“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的意思,便是“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至此寒气消散,气温攀升,人们主要的生活场景从室内转移到室外。

男女老少,全都褪下厚重衣物,轻装便服,郊游踏青,插柳放鸢。清明,便成为一年四季中又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音同如);三候虹始见。”

阴气渐退,阳气增长,白桐花开,抖落一地清芬;烈阳之气渐盛,喜阴的田鼠缩回了洞中,喜爱阳气的鹌鹑类的小鸟,会接替它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雨水增多,天空中会披挂彩虹。

七彩之外,便窥见一方春意深深。

云南泸沽湖双彩虹

清明的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前文中提到的桐花,是清明的一候花信风,也是其物候标志。

白居易《桐花》里写:“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桐花,盛开时大气淋漓,凋零时又无比迅疾,引发人的伤春情绪,兼具绚烂与遗憾的双重意蕴。

成都府南河泡桐花

杜甫《为农》诗中描述的“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便提到了第二候代表的麦花。而在宋代董嗣杲的笔下,麦花又表现为“轻化细细、万顷雪光”。

同时,麦花也是花期最短暂的花,仅能开15-20分钟,且一般集中在上午开花,极难得见。

柳花是柳树的花,《本草衍义》中载,“柳花即是初生有黄蕊者也”

后期柳花就变成了柳絮,南朝医药家陶弘景有句子说到“柳花熟,随风起,状如飞雪”,其也有药用价值。

柳絮飘飞之时,思亲氛围便浓厚起来。清明时候,插柳、戴柳,除了辟邪,亦是表达“离情难舍”。

清明,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同时是节日的节气。

对生命热烈复归的欢欣赞叹,对过往逝去之人的思念祭奠,皆浓缩在这短短一天之中。

清明节期间,酒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

古时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三个节日时间相对临近,这三个节日的不同习俗,在漫长的时间推演之后,凝聚、保留到了现如今的清明节之中。

为纪念因山火而死的忠臣介子推,便有了禁火、扫墓、吃冷食的寒食节,而此时饮酒可以增加人体的热量,也可以平复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

后来,这几个习俗逐渐转移到了清明节之中。

清明节前杭州临安村民制作清明粿

上巳节也有部分习俗,日渐变成清明节的固定活动。

上巳节就是祓禊(音同服戏)之日。祓即祛除疾病,清洁身心;禊是修整、净身,祛除灾厄。

上巳节适合操办祓除畔浴、修禊之类的事宜,既能清洁身体,也去除掉身上的晦气。

《论语》之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中,有提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里描写的便是上巳节的春沐活动——暮春时节,穿着春天的衣服,呼朋引伴,到沂水中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

然而中华大地地域辽阔,个别地区纬度相差极大,对居住于较高纬度的人群来说,上巳节仍旧是“春寒料峭”,去河边玩水并不可行。

晋朝时期,这一活动便被文人改为“曲水流觞”。

《荆楚岁时记》记载:“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曲水流觞,即每年阴历三月三的上巳节,人们分别坐在环曲的水渠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一路顺水漂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或即兴作赋,以此取乐。

觞,便是酒杯的意思。

“曲水流觞”所使用的一般为轻巧的木制杯具,不像我们平时见到的高脚杯,这种杯子的形状是椭圆的,腹浅、底平,两侧各有一只半月形的耳朵,也像鸟的翅膀,可以在水中飘浮。

彩绘漆鸟纹耳杯出土于荆州江陵高台28号西汉墓。耳杯,又称羽杯、羽觞(觞音如“商”,指酒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耳杯斫木胎,胎质较战国耳杯轻薄,口呈椭圆形,深腹弧壁,平底,矮圈足,新月形耳,耳面上翘,属于圆耳杯类型。器表及近口缘处髹黑漆,内髹红漆,内底正中彩绘小鸟一只,鸟的轮廓、足及尾部用黑线勾勒,身与翅用黄绿色描绘,鸟身卷曲,头尾相连,纤细的长尾上翘。图/故宫博物院

关于“曲水流觞”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王羲之的兰亭集会。

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卷表现的是广为流传的文坛佳话“兰亭修禊”。文徵明的这幅画反映了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景象。图绘崇山峻岭,溪流蜿蜒,溪畔众多文士或坐或卧,观赏着山光水色间淙淙溪水送来的酒觞,潜心构思。水榭上相对而坐的王羲之等3人正在评点已写毕的诗文。林木荫翳,丛竹泛翠,春色浓得醉人。图/故宫博物院

千百年前的文人雅士,便是这样群集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听清流激越,看酒杯顺流而下,与好友纵情饮酒,吟咏诗赋,体悟自然。

酒,带出了他们最真实的生命体验和感受或有寄托,或放浪形骸,皆是快意人生。

清明也多雨,便自然而然想起杜牧《清明》这首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酿汾酒,而清明饮汾酒,似乎也成为一种与诗人情怀的遥相呼应。

清明已到,不若把盏一杯,或熨帖身心,或告慰亲朋,正如诗中所说:人生有酒须当醉。


关注好酒地理局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

原文转载请在公号回复【转载】联系授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