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公布《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2018 年本)》(以下简称《目录》)。该目录贯彻了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协调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进差异化协同发展。同时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构建和完善了区域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


《目录》不仅指出了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地区的工业发展导向,还公布了其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与引导优化调整的产业,其中多次提到酒类产业。该目录的出台,将从政策方向引导酒业发展,对其未来布局会有何影响?



酒业布局“调图”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国际经济环境经历了复杂深刻的变革,国内经济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激活,需要产业政策找准定位、积极作为、精准发力。


在此背景下,工信部对《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进行修订,形成《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2018 年本)》。旨在通过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合理有序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与2012年本相比,2018年本《目录》主要存在四方面调整:


第一,在2012年15个行业门类基础上增加了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门类,引导产业发展与转移与时俱进。


第二,增加优先承接地,引导各地突出特色、错位发展。


第三,增加引导优化调整的产业,引导产业发展与转移升级。


第四,《目录》名称增加“发展”,引导各地统筹发展与转移的关系,立足全局,全面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考虑发展基础、阶段、潜力等因素,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由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目录》中,酒类产业均为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地区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可见酒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其中,该目录中共提到21个优先承接酒类产业发展的省份,包括西部地区11个、东北地区1个、中部地区5个、东部地区4个。未来,酒类产业在西部地区后续发力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在目录中提到的21个省份中,四川省被提及的优先承接发展酒类产业的城市最多,有9个,贵州省、河南省、湖北省、河北省等10个省份优先承接发展的城市有5个,其他城市较少。显然,优先承接酒类产业的城市数量的多少,与当地政府对于白酒产业的重视程度存在很大关联。川酒振兴、豫酒振兴、鲁酒振兴、鄂酒振兴等政策的提出,在其优先承接发展酒类产业的城市数量方面有积极影响。


《目录》中除了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外,还提到了很多特色酒种,例如东北的无醇啤酒、精酿啤酒,江西省与湖北省的保健酒,福建省的红曲黄酒等。


《目录》重在其指导性与方向性,将“推进流域产业有序转移和优化升级,推进上下游地区协调发展”。



京冀交界地区不再承接酒业


值得注意的是,与酒类产业作为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不同,在河北省廊坊市、保定市京冀交界地区,酒类行业将成为其引导不再承接的产业之一。


这一决策与其地域位置存在有很大关联,不仅紧邻雄安新区,还是京津一体化的重要发展区域,未来在经济、消费和文化方面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不再承接新的酒产业产业落户,意味着当地原有酒企的价值被放大,品牌含金量不断提升,或将成为珍稀品牌资源。


河北省廊坊市、保定市京冀交界地区原有地产品牌,在“引导不再承接”的政策背景下,再加之特殊的区位优势,市场价值不断扩大,迎来市场机遇期。



酒类产业产区化?


《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2018 年本)》的出台,能够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将会更好地展现政府的市场导向作用。《目录》对于酒类产业省份、城市等发展的关注,将成为白酒产区化发展的强有力推手。


白酒产区的概念很早之前便被提出,近两年由于多地政府与各大酒企的重视,白酒产区的概念被不断强化。川酒、黔酒以及其联合打造的“中国白酒金三角”,便起到了1+1>2的效果,通过政府支持、产业集中度较高等优势,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2018年,川酒、黔酒纷纷抱团出击。以川酒为例,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主办、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组织、川酒六朵金花及川酒集团协办“2018川酒全国行”年度活动,强化了川酒与“大国浓香”的深度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目录》对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发展导向进行了专门说明,40个产业聚集区中,川南经济区重点发展食品饮料等产业,培育白酒世界级产业集群;天山南麓产业带在巴州等基础较好的地区大力发展葡萄酒等产业。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