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在于杏花村汾酒举行的“芳樽荟”成立大会上,有“国民闺蜜”之称的著名作家苏芩,与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分别进行了精彩的主题发言。


苏芩自爆年幼时的“品酒”经历,张颐武认为“酒天然属于女性”,这场“芳”与“樽”的对话放出大量干货猛料,颇值得酒业思考回味。


记忆中的第一口酒


苏芩:参加酒业活动很开心,我对喝酒的记忆特别早,第一次喝酒大概是上幼儿园的时候,爷爷喝点小酒,用筷子蘸一点给小孩子尝尝。有一年除夕,全家人吃团圆饭,当时喝的是黄酒,酒里加了糖,我和堂姐觉得很好喝,两个人开始干杯,还没开始吃饭,堂姐就已经倒下了。从此以后,爸妈看得很紧,再也不给小孩子酒喝了。


张颐武也是用筷子开始喝酒的,他曾回忆道:小时候,父亲拿筷子蘸了一点酒放到我嘴里,这似乎是一种生命的延续,父亲把他的感情和期望交给了我,年幼时对白酒的最初印象就是辣,但也是我记忆里中国白酒最美妙的味道。


超乎想象,“国民闺蜜”苏芩竟有如此之长的酒龄,且与“资深酒民”张颐武颇有共鸣,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再三强调,未成年人不能饮酒,童年记忆虽然美好,“红线”绝不能触及。


她时代,女性饮酒从时尚到主流


苏芩:有人说喝酒是件不优雅的事,我绝不同意这个说法,我一直认为,喝酒很时尚很潮流,之所以人们对喝酒有误解,是因为极少数人酒品不好,制造了一些丑态现象。


过去大家一说喝酒,总感觉是男人的事,其实现在女性闺蜜之间喝点小酒,休息放松一下,已经是很主流的事情了,很多社交聚会的场合都离不开酒。


张颐武:过去女性是酒类消费的边缘角色,但是现在女性酒类消费已成为一块市场新大陆,增长很快。这是女性经济自主、生活自主、文化自主的表现,是女性社会地位越来越高,社会作用越来越大的必然结果。


对于酒行业,应当考虑的是,如何创造“与女性有关的酒”,如何做酒文化的改造,适应女性的饮酒场景和饮酒方式。


从完全的边缘角色,到时尚的点缀,再到跻身市场主流地位,女性酒类消费已发展至“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酒企应在产品、营销等各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抢占女性市场,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女性与酒的文化解构


苏芩:从小看《红楼梦》,我觉得里面每个人都喝酒,不论凤姐、林黛玉,这些时尚少妇、漂亮美女都是喝酒的,芳官是个唱戏的,也抱怨因为唱戏不能喝酒了。


《红楼梦》中关于喝酒的场景喝多,我对大观园吃螃蟹喝酒的一段印象很深,还写到了我的书里。当时是秋天,大家在亭台楼榭间有水的小亭子中间吃螃蟹,隔水看桂花香。差不多吃完的时候,宝玉递给黛玉一壶烧酒,是用合欢花泡过的,因为黛玉是寒性体制,胃比较寒,吃了螃蟹可能胃不舒服,所以要喝合欢花泡过的烧酒。我也是胃寒体质,不能吃太冷的东西,只有吃螃蟹的时候,妈妈才允许我喝酒。


读书读到这里,我觉得很美好,喝酒中的意趣真是太多了。可能这也是女性喜欢酒的一种独特角度。


张颐武:酒文化离不开女性,人类酿酒的历史起源,就是男性和女性的合作。我们看很多关于酒的故事传说,女性在造酒过程中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


女性的饮酒方式与男性截然不同,空间和场景都有很大差别,女性消费者聚餐喝酒的时候,一般都是围着小桌子,边聊边喝。这种差别其实有它的文化必然性,女性饮酒文化中更强调内部的、私密的感觉,我们有必要研究女性酒文化,打通路径,创造属于女性的酒世界。


今天,女性消费者具有最强的消费能力,而酒行业在技术、文化的研究创新方面,也具有越来越强的能力,二者碰撞到一起,有可能诞生奇迹,未来的酒业发展,必然需要女性消费者的加入,必须让女性喝上中国酒。


两位文化大咖各自引经据典,论证了酒与女性的紧密关系,并进一步发现,要把这种关系转化为真正的市场消费,应该以文化为“催化剂”。通过文化作用,使女性对酒有更丰富、更深刻的情感体验,酒业如果能成功破解这个课题,将收获巨大的发展红利。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