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已成功举办五届的IWGC,正在以权威和专业的国际化办赛水准,打破国际葡萄酒话语体系旧格局,并用“中国标准”为全球的优质葡萄酒发声,同时展现中国葡萄酒产业力量,推动中国葡萄酒企业和产业的国际化。








一直以来,国际知名的葡萄酒大赛主要有4个,但都不在中国。


品醇客葡萄酒国际大奖赛(DWWA)和国际葡萄酒暨烈酒大赛(IWSC)在英国伦敦,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CMB)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柏林葡萄酒大赛(BWT)在德国柏林。


这些大赛,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欧美系葡萄酒话语体系的一环。欧美葡萄酒厂商通过这些大赛的奖项得到背书,从欧洲走向全世界。


但从2019年开始,对标这4大大赛的IWGC国际葡萄酒(中国)大奖赛在烟台举办,开始打破这一格局。


截止目前,大奖赛已成功举办五届,有来自26个国家的超过2000款葡萄酒产品参赛,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逐步建立起“中国标准”的葡萄酒话语体系。


11月2日在烟台举办的第五届IWGC,已经在11月6日宣布了获奖产品和企业名单(名单详见文末),将于11月18日在海南海口为新一届获奖企业颁奖。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大奖赛首次把颁奖典礼设在海南,其目的是在窗口城市展现中国葡萄酒力量,助力中国葡萄酒国际化。



中国大赛,打破格局


IWGC在连续举办了五届后,已经在国内和国际有了良好声誉,成为传递中国葡萄酒声量、构建中国葡萄酒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在公信力和专业性方面都做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本次大奖赛的537款参评产品中,193款获奖,其中大金奖16款、金奖88款、银奖89款。


从参展产品质量看,本次大奖赛收到的参评产品,整体质量较上一届有较大提升。在今年的参评产品中,得到86以上高分的占比比去年提高20%,说明中国葡萄酒质量在稳步提升。


从品评结果看,国内参评的葡萄酒产品质量要超过国外参评产品,这意味着中国葡萄酒可以给中国的消费者带来更多和更好的选择。


从其它品类看,国产威士忌产品的整体质量提升很大,首次出现在了大奖赛的大金奖榜单。这背后,是国内威士忌消费增加,推动相关产业链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升级。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我国威士忌酒市场已经从2015年刚过10亿人民币规模快速增长至今年逼近50亿人民币的规模;而尤其是从2020年开始,这个增速开始加快,2022年同比2021年依然实现了18.22%的增速。


大奖赛的另一个变化是果酒数量明显增加,包括猕猴桃、樱桃、蓝莓、杏子、乌梅、山楂等多个个性化小品类。值得一提的是,果酒也出现在了大金奖榜单,说明果酒整体质量越来越好。


从产区看,今年山东产区表现较好,成为榜单上的最大赢家。甘肃、宁夏、新疆、山西等产区也有多款产品获奖,获奖产品的产区分布较为均衡。


这些进步也可以看出,IWGC从2019年开始,一直坚持构建更权威、清晰、国际化的中国葡萄酒话语体系的努力,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正反馈。



中国声音赋能全球品牌


但要对标国际4大大奖赛,IWGC一定不能只局限在中国,它应该是世界的。


本届IWGC延续了前四届大格局、高起点、国际化、广泛参与的办赛思路,参赛企业覆盖国内17个省份和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智利等多个国家的优质产区,包含葡萄酒、白兰地、威士忌、果酒、配制酒、露酒六个品类。


多位参会的国际友人表示,本届IWGC的办赛水平,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是体现中国葡萄酒标准的重要平台。


IWGC已经把“中国语言”翻译成国际语言,构架起一个崭新的中国葡萄酒标准。


▲朱济义


国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原主任,国际葡萄酒(中国)大奖赛主席朱济义认为,中国葡萄酒的标准要具备两个方面,一是用中国人听得懂、看得懂的语言,用中国的方法、市场的水平来衡量;二是对标国际葡萄酒评价标准。


在中国标准下,获奖的产品不止来自中国葡萄酒企业,也有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智利等国际酒庄。


至此,中国标准逐步走向国际,中国葡萄酒产业有了国际声量,国际葡萄酒产品被纳入中国标准话语体系。这些对于中国和全球葡萄酒产业而言,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事件。


中国葡萄酒产业在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来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