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以来,由于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酒类市场销售承压。为了解酒类市场真实确切情况,共同探讨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该如何应对,协会和各方面应如何帮助支持企业克服困难,保持活力,健康发展。


7月13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在北京召开酒类流通情况调研及对策研讨会,十余家在京头部大商负责人及媒体智库参会。


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推出系列内容,从认知与信心到问题与办法,系统解读会议干货,洞察酒类流通趋势与转型之道。


“A品牌酱酒,已经在河南收货了,据说每箱酒在经销商调货价上加200元,希望逐步扭转倒挂的价盘。”


日前,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走访市场发现,市场价格一度较为混乱的A酱酒,祭出了“回购”杀手锏,向经销商传递稳定价格体系的信心。


无独有偶,进入7月后,金沙酒业表示将围绕摘要酒进行调控,除了打击违约倾销、窜货、套取费用等违规行为外,首次提出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摘要酒回购工作。


回购,即受价格倒挂影响,厂家将卖给酒商的产品加价买回来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厂家对前期定价的一种自我“否定”。


回购在酒业并不少见,但像2022年个别酱酒因价盘混乱大规模回购并不多见,这也表明厂家、经销商、消费者对产品价格产生较大分歧,曾经由厂家完全主导的定价权,底座开始动摇。


摇晃的定价权背后,凸显酒业各种力量的深刻变化。



迫不得已的回购?


A酱酒为何大规模回购?酒业人士李廷林分析,受上半年多重因素影响,A酱酒价格倒挂非常明显,最高峰时一瓶酒出厂价格和酒商调货价格相差80元以上,厂家再不回购传递信心,价格很难企稳回升。


李廷林介绍,2021年8月后A品牌就有过价格倒挂的现象,很多酒商指望2022年元旦春节出货,大量抛货尚不多见。2022年3月后,酒商资金压力倍增,在河南郑州百荣市场等出现了集中抛货现象,A酱酒身陷价格倒挂重灾区。


“这次A酱酒加价回购,伴随着其他组合拳。例如在全国开展消费者品鉴促销,对过去扁平市场开发进行调整,此次在河南委托一家平台商统一收货,目的就是向市场传递厂家信心,避免价格体系雪崩。”有知情人介绍。


对于A酱酒的回购,郑州酒商林锐(化名)表示,回购产生了部分作用,酒企也不可能将酒全部加价买回来,只是在批发市场脉冲式收货,更多是提振渠道信心防止价格快速下滑。如按照正常开瓶动销速度,A酱酒库存可能需要消化2-3年,届时价格会缓慢恢复。


因此,如果一家酒企价盘遭遇严重破坏,回购只能是价盘恢复的外因,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酒企对产品价格失去主导权。



控量挺价部分失效


由于产品价格倒挂,酒企丧失了价格主导权,经销商也抱怨赚不到钱,酒业定价机制问题何在?


北京恒涵战略咨询机构创始人黄文恒表示,中国白酒营销法宝之一就是“限量挺价”,酒企通过价格占位彰显品牌影响力。但经历2022年的市场之变,控量挺价模式或部分失效。


1989年,国家放开名酒价格,将产品定价交给酒企,以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为代表的高端名酒通过价格不断提升,占位高端,成为控量挺价经典成功案例。同时,水井坊、酒鬼酒等也依靠提升价格,做好市场基础工作,实现了超越和引领。


正是因为有了上述案例,控量挺价逐渐成为白酒营销“不二法门”。


不过在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观峰咨询首席战略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企业重构与重生理论课题组组长杨永华看来,控量挺价有用,但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很多名酒前期依靠控量挺价大获成功,一是当年白酒整体价量齐升,同时名酒稀缺性强也是关键。A酱酒前期价格上涨太快库存严重,品牌力也做不到号令渠道。在酱酒热助推下,厂家希望通过不断涨价彰显品牌,没有考虑市场能否消化,犯下了拔苗助长的错误”,杨永华分析。


酒企实施控量挺价要真正把销量控制好。事实上大多数酒企近年产能增长较快,有很强烈的出货需求,经销商感觉到市场上各种库存越来越多,挺价越来越难。


有酒业人士表示,A酱酒只是特例,目前很多名酒价格都已倒挂,经销商难以顺价销售盈利,主要依靠名酒稀缺性和返利支撑。因此,酒企对控量挺价应该全面分析,不能为挺价而挺价,应该更关注市场动销和消费者开瓶情况



从品牌主权到消费者主权


在高端白酒品牌打造中,终端价格属于“生命线”,这和中国独有的饮酒文化密切相关。


高端白酒主要用于政商务宴请,白酒的价格就代表了请客送礼的档次,彰显不同的身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名酒遵循“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也是酒业“控量挺价”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特别是疫情持续三年之后,这一逻辑悄然生变。


从成长性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白酒产量为1358万千升,2021年产量为715.63万千升。2021年的白酒产量较2016年下降了47.3%,几乎腰斩。因此白酒产业近年营收和利润的增长,主要依靠酒企涨价取得。


涨价只能做存量生意,很容易遭遇天花板。而2020年以来的三年疫情让消费者降低收入预期,小部分高端消费升级和相当部分普通消费降级并存,消费者开始对价格“用脚投票”。


于是酒市出现“撕裂”的一幕,消费分级后飞天茅台2000多依然一瓶难求,而每瓶50元-100元的“高线光瓶”酒替代了相当部分盒装酒成为普罗大众的选择,部分缺乏品牌和特色的“伪高端”无人问津。


从这个角度来看,价量齐升时代酒企可以依靠拉高品牌“限量挺价”,但伴随消费市场逐渐回归理性,消费者在酒类定价中话语权越来越重,如果消费者对产品不买账经销商产品卖不出去,最后体现为价格体系混乱和倒挂,部分品牌最终咽下苦果


因此,2022年上半年个别酒企产品定价权摇摆甚至丧失,根本上还是厂家、经销商三者之间关系发生了变化,背后又是中国酒类产品供需发生变化,消费者自主权正在兴起,而产品最终定价权还是要回到消费者手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