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浓香文酿团队 倏忽秋又尽,明朝恰立冬。 当秋的缱绻与温柔还未消尽,冬已带着枯寂与寒冷悄然而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朔风渐起,细雨生寒,大自然去繁就简,抱朴守拙。这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岁暮的开端,此时气候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冬为玄英,一曰安宁。冬天的到来,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躲避寒冷,休养生息,世间呈现出一副祥和无为的景象,为明春勃发做好储备。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后,西北风至,水面上逐渐结出薄薄一层冰花,大地也开始被冻结。在古人的印象中,连陆地上禽鸟也会变成贝类入水避寒,向人们昭示着冬日的到来。 苏轼有诗曰: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除了前述三候外,枯荷与残菊、黄橙与绿橘,也是立冬时节典型的物候特征。 春夏秋冬,一年四时,季季有花盛放。虽不如夏日百花齐放,但立冬时节,花也并未落得萎枯不振。 ▲泸州福宝古镇 《红楼梦》中,那沉寂了一年的海棠,便是在那时的立冬之后,逢上了小阳春,在风和日暖的午后,绽放出满树的烂漫。 古时的文人,在寒冬时,还会以清供滋养身心,择水仙、腊梅、佛手等植物,置于桌上,疗愈尘俗。 世间虽褪去喧哗之色,却愈发厚重安定,正如贾平凹的散文中所写:“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而不再轻浮。” 他还认为,冬天,并不是四季的句号,而是一个分号。 在告别秋天、迎来冬天的节点,刚好也是南方秋收冬种的时令。立冬后,北方农林作物全面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的“三秋”(秋收、秋管、秋种)也接近尾声。 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虽无冬眠之说,却延续着“进补以度严冬”的习俗,用一顿热闹沸腾的冬日宴,为一年的辛劳做庆贺。 “立冬补冬,补嘴空”,在立冬这天,人们不稼不穑,杀鸡宰鸭,乐享人间美味。 在南方,有的地区要舂“交冬糍”,以庆祝好收成。有些地区则要吃团子,用新上市的秋粮做成的皮,包裹着豆沙、萝卜、猪油、酱油等制成的馅,很是美味。 而在北方,饺子是北方人的大爱,因为立冬正处于秋冬之交,是“交子之时”,所以吃饺子便是“顺从天意”,素有“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自古以来,美食便与酒相伴,有美食的地方,必定有一壶好酒,这不禁让人想起“酒城”泸州。 曾有作家评价泸州:“人生几度诗意,不过泸州的美食与酒。”酒菜上桌,卤菜色香,凉菜麻辣。泸州,不仅孕育了美酒,更是四川美食的聚集地。 在寒冷的冬季,泸州人也有属于自己的“补冬套餐”。 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之称的泸州腊肉,一层厚厚的红辣椒、花椒交织铺满的鱼火锅,一碗喝下去从头暖到脚的羊肉汤,再搭配一壶温酒,便能温暖一整个冬天。 酒对于冬日而言,自古至今都是必不可少的驱寒好物,正如“诗仙”李白笔下的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古代文人墨客之所以爱酒,或许正是酒赋予了诗人灵感,诗赋予了美酒灵魂。仿佛每一壶酒里都有诗,每一首诗里都溢出酒的味道。 无数个诗人,便因爱酒,伴随着酒香走进泸州,与美酒相遇。 如同作家赵睿所说:“似乎一生中,总要醉倒在泸州一次。用1573次方,打开一座城市深藏地窖的记忆。” 而酿造出美酒的泸州老窖,早已在与时节的相处中,发现时间和自然是人类最好的酿酒师。 春季耕种、夏季生成、秋季收割、冬季储藏,这是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也缔造出一整套天地同酿、人间共生的酿酒法则: 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单排(一个轮次)三个月发酵期,四次投粮,四次蒸煮,四次投曲,四次发酵,四次取酒;春夏秋冬,四季酿酒,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不同的时令对应不同的酿造工序,进而实现好酒酿造的天人合一。由此酿得的春酒恬静可爱,夏酒活力四射,秋酒丰厚饱满,冬酒温文尔雅。 而立冬时节,正值泸州老窖的冬酿季。这一轮发酵周期,始自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至大雪方止。 初冬时节,高粱酒醅“藏”入窖池,泸州冬天的温润将为白酒酿造提供极佳条件。 经由整个冬季漫长发酵,初春时再酿成美酒,于自然的轮回中,完成“秋收粮-冬入窖-春出酒”的好酒旅程。 待至来年,冬酿出的酒,便将拥有高粱的芬芳,小麦的清甜,蕴藏着粮香、窖香、糟香以及万千味道,让酒液变得丰富、奇妙甚至复杂,带给人们意犹未尽的回甘。 禾谷藏封,存酒过冬,山海四季,恒春以待。 此时正静静蛰伏的每一粒粮食,都在仔细聆听大地的耳语,沉醉地回味生命的历程。 等到冬去春来,它们便将从一片苍茫萧瑟中复苏,攒足力量幻化成一杯浓香,与春天问好。 时光有年轮,岁月有香气。泸州老窖人对千百年来农耕文化的尊崇,便从这一杯杯候春而出的好酒中体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