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头条注意到,为高质量落实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加快推进辽宁省酒行业发展,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十部门日前联合印发《辽宁省促进酒行业发展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措施》有效期自2023年至2025年,支持对象包括省内从事白酒、啤酒、果酒、黄酒等企业。


十部门联合发布十条措施,这对于辽宁省酒业来说极为鲜见,由此可见此次政府部门对振兴辽酒的决心之大、意志之坚。


详细且有力度的政策加持下,辽酒能否打破现有局面,实现进一步全面振兴?产区化发展大潮下,辽酒又如何助力整个东北产区?




十部门联合发布十条措施

全力支持辽酒振兴


《措施》显示,为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部署,加快推进辽酒产业传承与发展,全面提升辽酒产业市场竞争力,制定以下十条措施。


  • 加强酒行业技术创新
  • 优化酒产品结构
  • 强化质量管理和标准体系建设
  • 推动辽酒企业开拓市场
  • 加强辽酒品牌宣传推广
  • 促进辽酒文化传承和发展
  • 加强酒行业人才培养
  • 加强酒市场监管
  • 强化酒产业发展政策支持
  •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十条措施,精准聚焦辽酒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从企业角度看,内部进行产品结构改革,外部从品牌宣传出发,在政府支持下实行全渠道推广模式从而加速市场开拓;从行业角度看,内部加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育,外部规范市场环境、发展环境的同时加强文化推广。


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措施》本身的详尽内容,还是印发《措施》的部门数量之多,都可以明显看到,当前辽宁省对白酒产业发展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从社会经济和行业角度,都已经厘清发展思路,如能精准落地,辽酒的发展有望实现质的飞跃。


政府部门介入,可以加快辽宁酒类生产企业产品提质,增加市场竞争力。”辽宁省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李腾龙表示,《措施》的出台,有望加速辽宁酒类品牌聚焦,提升龙头企业整体带动地产酒在行业内的影响和销售。


辽宁作为中国重要的产粮省份,盛产大量优质的红高粱、小麦、玉米、大米等作物,是酒业重要的原粮基地,有一定的地缘优势。但当地白酒企业多为中小企业,高端、次高端价位段产品稀缺,同时面临众多省外名酒品牌竞争,资源优势尚未被充分发掘。


在当前白酒行业整体产能缓步下滑的背景下,增长动力如何从“增量”转向“提质”,是辽酒产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关键课题,也是《措施》聚焦的破题方向。




这一次

辽酒的目标是全产业链


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梳理发现,《措施》中几条具体政策颇具亮点,足见辽酒此番要打“有准备的仗”。


例如,在《措施》中第二条优化酒产品结构中提到:

实施“大单品”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利用辽宁特有资源,打造具有辽宁特色口味的单品“爆款”,创建“专精特新”企业;


丰富200-500元/瓶的中档白酒供给,开发一批高端白酒,巩固50-100元/瓶的大众消费产品;


针对年轻人、女性及老年人等细分领域,开发低度、时尚、保健类产品,结合休闲餐饮、商务招待、社区团购、投资收藏等场景设计适销产品;


利用“辽药六宝”等中药材资源,加快发展保健型白酒;


利用辽宁特色小浆果资源,开发适应国际化市场的低度优质白酒、果酒产品;


加快推动酒瓶、酒盒等包装材料、彩印、设计、生产和配套产业发展。

其中,产品升级、细分赛道、全产业布局等酒业近年来频被提及的热词,无不预示着辽酒接下来的动作。

有经销商分析,大众口粮酒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白酒消费中占比颇高,产品往往处于中低档价格带,靠走量取胜。优化产品结构,结合辽宁当地白酒市场消费情况,巩固大众产品、丰富中端产品、开发高端产品的发展路径,有望为当地白酒产业打开新的增长天花板。


“再谈酒业振兴,一定不是求量,完全是求得一个质的变化”,正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所言,辽酒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历史文化特点和工艺技术水平,特别是要研究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特点,创新发展辽宁白酒的的特色。


此外,结合当下消费者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措施》提出,要根据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开发多类型产品,以适应不同的消费场景,并融合辽宁特色,加快发展保健型白酒、果酒等产品。


产区集群化发展至成熟阶段,意味着整个白酒产业链的完善,只有相关配套企业一同发展起来,白酒企业的发展成本才能得到控制。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成为辽酒“蓄力一战”的目标之一,也是辽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



辽酒振兴

从“抱团”开始


无论是倡导“辽宁人喝辽酒”,还是全产业链布局,《措施》字里行间都透露“抱团协作”之意。


相较川酒、黔酒、徽酒、苏酒等产区近年来“抱团”打造的产业优势,辽宁白酒“护城河”效果仍较为有限。企业一段时间内各自为战,未能形成有效合力,省外名酒、产区加紧布局包括辽宁在内的东北市场,对当地品牌市场份额造成一定冲击


于是有观点坦言,辽酒振兴,或可“抱团”先行。


从川酒、黔酒的发展经验来看,抱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当地白酒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白酒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更有助于优势资源和经验的利用与借鉴。


四川与贵州两个发展较为成熟的产区,分别在近两年出台多个关于推动白酒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厂商、协会协同联动,不断擦亮产区名片。


在此过程中,一套“三步走”策略得到了进一步印证:

首先,强势的产品和品牌,是区域化印象形成的根本;


其次,香型“标定”将优势进一步放大,形成规模与区域优势的同时,也推动和催生同类品牌群的成长;


最后,在政策与产业的扶持下,最终形成产区优势与区域协同的合力,开始走向全国市场。


“三步走”构筑产区IP符号,扩大影响力,进而带动该产区产品走出去。


值得关注的,还有白酒之外的其他酒种。以辽宁为代表的东北酒类产区,也是啤酒、黄酒、果酒等产业重要的聚集区。《措施》明确多酒种共同做强做大,也有望为上述产业的发展趟出新路,成为辽酒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是酒类流通。在李腾龙看来,《措施》在倡导“辽宁人喝辽酒”的同时,更偏重于酒厂技术改造,对流通渠道没有明确政策。他向云酒头条表示,“如果利用好十条政策,对于地产酒是一个绝对利好的事情;如果能够把‘辽商卖辽酒’真正落实好,地产酒会迎来新的突破。”


作为产酒大省和饮酒大省,以及整个东北产区的核心市场,《措施》的发布,足以证明辽宁省做好做大白酒产业的决心,有望助力辽酒进一步稳定当地市场,同时加速开拓全国市场。相信在政策支持、企业响应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报道中,辽宁省的白酒产业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附:辽宁省促进酒行业发展十条措施》原文(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